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孫中山是「革命夢想家」?
2010/08/12 15:32:50瀏覽1273|回應0|推薦0

怎樣才算侮慢孫中山

  • 2010-08-12
  •  
  • 中國時報
  •  
  • 【潘光哲】

     如果胡適與殷海光還在世的話,看到形容孫中山是「革命夢想家」,批評「他充滿熱情但欠缺抽象思考地拼裝出『建國大綱』及『三民主義』等憲政結構」,因此又引起了一陣異議批判之聲,他們一定會覺得難過:怎麼,當台灣已經以自己的民主自由而自豪於世的時候,為什麼孫中山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人物?

     早在一九二九年,國民政府初始成立,全力推動「以黨治國」,規定人人都得背誦孫中山的遺囑,參加「總理紀念周」的時候,胡適就有批判之辭:「上帝可以否認,而孫中山不許批評。禮拜可以不做,而總理遺囑不可不讀,紀念周不可不做。」

     在他看來,這樣的作為,只會「造成了一個絕對專制的局面,思想言論完全失去了自由」。當然,胡適必須為自己的批判,付出代價,「反動」分子的帽子,就此戴在他的頭上了。

     生活在台灣黨國威權體制之下的殷海光,在一九六○年發表了〈我對於三民主義的看法和建議〉,直言「自從國民黨得勢以來,就把三民主義捧若聖經,自黨員以至於人眾,只許信奉,不許批評」,特別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三民主義「必須以高壓手段餵填鴨,必須拿考績和利祿來作鼓勵」,最後的結果,「不僅禁錮了自己底思想,而且也禁錮了三民主義」。殷海光對孫中山與三民主義的批判,與胡適同聲共調,他得承受的代價,更是自己在台大的教職乃至於生命。

     在歷史的本來場景裡,孫中山與他的學說,一直不是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對中華民國之建立有汗馬功勞,更撰寫《中華民國解》來詮釋中華民國之意義的章太炎,就是批判孫中山而不輟的「健將」,諸如「中山計畫短淺,往往自敗」、「中山天性褊狹」、「中山為人鹵莽輕聽」、「中山名為首領,專忌人才」等等的字眼,統統出現在章太炎的筆下。可以說,即使在「革命先烈」或是「革命先進」的心目裡,孫中山都不是「英雄」,更不是聖人。

     不能否認,孫中山及其學說,在一九二○年代風起雲湧的「國民革命」浪濤裡,曾經是某種希望的象徵,出版孫中山的著作更可以牟利營生,「靠孫中山吃飯的行業」(the Business of Sun Yat-sen)竟勃然而興,就是個例子。隨著此後國民黨黨國體制的建立,以「孫中山崇拜」為核心,打造了各式各樣的中華民國的國族象徵,新的國旗、國歌、國徽,陸續出籠,向這些國族象徵的致敬儀式,扎下了國族認同的潛在基礎,也開展形塑了一套新式的政治文化的歷程。畢竟,國民黨政府及其政治領袖支配君臨中國的正當性的來源,正是建立在這一套「孫中山崇拜」的儀式之上的,正如同「列寧崇拜」在蘇聯的態勢一樣,孫中山或列寧都成為神聖的象徵,是既存政權能夠操掌生殺與奪之權力的泉源。

     轉衍流傳,孫中山的「聖人」地位,好似不可動搖;更隨著一九三九年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六中全會時通過《尊稱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案》,終而建立了「孫中山=總理=中華民國國父」的論述公式。以至於現行《中華民國刑法》第一六○條猶然規定,「意圖侮辱創立中華民國之孫先生,而公然損壞、除去或汙辱其遺像者」,都必須接受法律制裁。一句話,孫中山的「聖人化」,實在是黨國意識形態打造的歷史結果。

     為了要讓我們掙脫這等意識形態的束縛,如胡適與殷海光等先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時至今日,如果我們以為民主自由是台灣得以挺立於世的最珍貴資產,卻還走不出黨國意識形態的綑綁,不能以自由開放的心靈理解孫中山的生命意義,必然會使得「還孫中山一個本來面目」的歷史書寫事業,難上加難。走不出「神話國」的思想禁錮,其實才是對孫中山及其思想遺澤的最大侮慢。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胡適紀念館主任)

***********************************************************************

國父是拼裝的夢想家?

日昨報載文建會將出資二千萬元,拍攝有關國父的紀錄片,由建國一百年基金會執行顧問平路擔任製作人。據其介紹「孫先生的熱情」是在「當革命夢想家」,「他有種憨、不怕輸的特質,沒有實權也沒有兵力」,「連列寧都會笑他天真、無知」,「去世時只有地方報紙以一則小新聞處理噩耗」。「他充滿熱情但欠缺抽象思考地拼裝出『建國大綱』及『三民主義』等憲政結構」,「台灣憲政因實行他的五權憲法至今如此困惑」。基於此,文建會出資拍片的主旨,是以多元史觀解讀國父,「你可以罵他,也可以選擇同情他。」

如果我們把上段主詞改為美國和華盛頓,試想:美國政府若用公款拍片紀念華盛頓,主旨竟然「可以罵他,也可以選擇同情他」,並對美國整體憲政架構予以否定,結論則為「美國憲法是欠缺抽象思考的拼裝產物,如此令人困惑」。我們真不知美國納稅人將作何感想?

更重要的是,上述內容嚴重與史實不符,更欠缺憲政理論的基礎:

一、中山先生逝世時真的只有地方報以一則小新聞處理噩耗?真是既沒有實權也沒有兵力?且看當時胡漢民代理國父在廣州領導南方政府是如何處理的: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胡漢民接汪精衛來電,謂孫中山於上午九時四十分病終京寓,胡漢民即分飭各大小機關,下半旗七天,並令公安局分飭市內酒樓,即日起停止宴會,市民停業七天,在職人員停業一個月,各機關用藍印一月,兵士及各機關職員纏黑紗一月」。這豈是「一則小新聞」,無人理睬?那時國父不僅掌控粵軍,且已創建黃埔軍校,正積極準備揮軍北伐,統一全國,實踐建國理念,這又豈是「沒有實權也沒有兵力」,「有種憨」的「夢想家」?

二、中山先生手創五權憲法、三民主義、建國大綱、實業計畫,皆是有系統有方略的治國藍圖。他主張五權憲法先將「政事」與「人事」劃分清楚,再將政事三權(行政、立法、司法)加上人事兩權(考試、監察),構成獨立運作的五權,而交互制衡。如此既可遏制政府濫權,促進民主政治實施,且防止人事敗壞,增進政府施政效能。這種兼重民主與效能的設計,解決了民主缺乏效能及分贓政治難題,非常符合近來國際學界著重善治的理論。我們在大學講授且研究憲法多年,從未將國父學說看成教條,但實在感覺五權憲法理論與設計,思慮高遠而落實,結構完整而緊密,對西方三權憲法理論與設計確實是突破性的創造與發展。怎可謬指是「拼裝產物」,使台灣憲政「如此困惑」呢?

三、今日憲政問題真正出自近年來多次輕率修憲,造成政府權責混淆,但與考試、監察兩權獨立運作根本無涉。進一步看,現代民主國家無不積極推動文官體制的中立和文官考試的公正。即以監察權獨立行使為例,國父在世時,全球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設立監察制度(如瑞典、芬蘭、波蘭),但在全球民主化趨勢下,近年來已有逾一四○國設立獨立的監察使、護民官或監察院。可見五權憲法和三民主義並非「拼裝出的夢想」,而是與當今民主善治潮流相接軌的重要資產。

四、我們從不贊成把中山先生神格化,並曾深入探討過他的人格特質,孫先生極富現代性,即傾向開放、進取、改革、創造,並積極吸取新知與新經驗。我們好奇地想像,若中山先生仍活世間,參加政府紀念建國百年大典,忽來一位紀念主持人對他說:「你的五權憲法是拼裝產物。你有種憨的特質,天真而無知,你欠缺抽象思考能力…」他會覺得怎樣?不會瞠目而慨嘆後人不肖嗎?

五、至於台灣有志之士,當年則視中山先生是懷抱崇高理想的革命導師,而非「夢想家」。當初清廷甲午戰敗,割讓台灣,就加深他推翻滿清的決心。孫先生一生曾訪台三次。他辭世後,台灣民眾自發籌備追悼會,重要的文學家張我軍先生(人類學家張光直院士的尊人)發表了有名的「孫中山先生弔詞」:

「中國的同胞喲!

你們要堅守這位已不在了的導師的遺訓: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尚須努力哪!

先生的肉體雖和我們長別了,然而

先生的精神,

先生的主義,

是必永遠留在人類的心目中活現。

先生的事業,

是必永遠留著在世界上燦爛!

這應該就是所有臺灣人對孫中山先生崇敬的心聲罷。」

從上文分析看來,文建會和建國一百年基金會處理此事的心態和作法,恐怕只有「輕佻侮慢」四字可以形容了。

【2010/08/09 聯合報】
************************************

平路:列寧真的說:孫中山如同少女一般天真

  • 2010-08-13
  •  
  • 新聞速報
  •  
  • 【中時電子報/謝寒冰 專訪】

    針對監委周陽山指責作家平路「扭曲史實」,甚至揚言將動用監察權「糾舉」一事,中時電子報今天獨家專訪了平路,對周陽山的指控做出回應。

    在訪談之中,平路強調,周陽山教授可能犯了兩個錯誤而不自知,第一個錯誤,就是以堂堂監察委員的身份,竟然在一部紀錄片尚未開拍之前,就宣稱要動用監察權來糾舉,這簡直是「思想檢查」,如果此風一開,必將產生寒蟬效應。

    平路表示,周陽山教授聲稱自己「讀遍」所有的列寧全集,列寧根本從未說過國父孫中山「如同少女一般天真」,以此指控她扭曲史實,但事實上,不僅列寧全集上確實記載列寧對國父有如此的評價,甚至連周陽山教授自己的著作中,都有著同樣的說法。

    「列寧全集中主要提及中國的章節很少,僅僅只有兩篇。」平路說:「但其中列寧確實曾說過認為孫中山先生太過天真,如同少女(或黃花閨女)一樣,理由是列寧認為,國父期望將來在中國會出現很多像上海一樣的國際都會,那是行不通的,因為這樣只會導致中國更加走向資本主義。」平路認為,雖然列寧是由於自己的意識型態才這樣評價國父,但說過就是說過,不能因為意識型態不同,而抹煞掉這段史實。

    至於周陽山教授解釋:「那是大陸學者寫列寧的一句話,不能當作列寧這樣說過。」平路也反擊說:「我不敢說我讀過所有的相關史實,但是至少我看過的列寧全集中,都有著同樣的記載,而周教授自稱自己已經『讀遍』所有相關史料,那麼不可能不知道有這樣的史實吧?我認為這是周教授犯的第二個錯誤。」

    至於有人認為,國父逝世之際,怎可能不受到舉國矚目甚至哀悼?平路解釋,當時孫中山先生尚未被尊為國父,中國內部又分崩離析、連年戰亂,以當時而論,孫中山先生無論在國際或是中國人自己眼中,和其他割據各地的軍閥,實在難以區別,所以沒有受到後人想像中的備極哀榮、舉世震悼,也只是當時的事實狀況罷了。

    平路表示,周陽山教授此次的舉動,已經造成了傷害,這會讓原本有意想要拍攝類似題材的人,不是為了避免惹禍上身敬而遠之,就是戒慎恐懼地自我設限。「我希望周陽山教授能公開為自己的作為,鄭重地向國人道歉。」

    平路最後說:「史實就是史實,沒有政治正確,也不能被意識型態所扭曲,拍紀錄片的目的,就是『讓史實說話』,還原一個真實的孫中山先生,我認為這樣才算是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


*************************************

雲水人間:

透過交互辯論來更認識孫中山...
是很好的事情...
好比蔣介石一般...
經過長時間的史料收集、研究
現在...
還有人會歌頌他是「世界的偉人」?
...
政治偶像的崇拜...
向來是統治階層用來控制人民的手段
今日有人點燃這話題...
似乎預告著
孫中山即使尚未走下神壇,也正在走下神壇的路上。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veman&aid=4314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