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考古學家對話...天下霸唱:盜墓的學問比小說玄
2010/06/14 14:54:26瀏覽1528|回應0|推薦0

考古學家對話天下霸唱:盜墓的學問比小說玄

  小說《鬼吹燈》熱,盜墓話題成為電視節目寵兒。所有受訪者都同意“現在是中國歷史上盜墓最猖獗的時期”這一判斷盜墓盜墓驚起亡靈無數

  

《鬼吹燈2》的思路已經跳出了盜墓,作者開始“瞎掰”包括“古董”行在內的傳統“七十二行”

   7月6日,即將推出《鬼吹燈2》的《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張牧野到北京電視臺“科教觀察”節目錄了一期節目,討論了“古墓虛構的機關和真實的機關之間的區別”,嘉賓是《中國盜墓史》作者王子今教授。

  盜墓的學問比小說玄

  張牧野見到了王子今,倒也不犯怵:“他們說那些真實的機關,我也知道,就是靠笨辦法,用石頭加固墻壁,用毒煙、詛咒嚇唬人之類的。”

  不過專家畢竟是專家,張牧野還是長了見識。他原本以為“挖墳就是以求財為目的”,聽專家說了,才知道有出於政治目的的“官盜”,比如伍子胥“鞭屍”;有道士掘墓,不為求財,也不為政治,只為找長生不老的丹藥;還有出於病態心理,比如漢朝一些王公貴族的戀屍癖。

  張牧野沒有看過《中國盜墓史》,雖然這本2007年再版的史學專著,在書店經常被擺在《鬼吹燈》、《盜墓筆記》等小說的旁邊。他如果看過,就會知道除了上述幾種掘墓動機之外,還有基於原始巫術的因素。如《明史·張驥傳》記錄,有的地方天旱求雨,就會發掘新葬的冢墓,“殘其肢體,以為旱由所致”。

  歷史上專司盜墓的官職,除了張牧野在《鬼吹燈》裏大書特書的曹操設置的“摸金校尉”之外,還有劉豫政權的“河南淘沙官”、“汴京淘沙官”。

      至於真實古墓的防盜機關,在《中國盜墓史》裏總結為:以疑冢虛墓迷惑盜墓者,以石槨鐵壁和儲水積沙等強化防護,以及以機弩、伏火、毒煙等殺傷盜墓者等。

盜墓電視節目不止一檔

  《中國盜墓史》的作者、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王子今在此之前,就曾作為鳳凰衛視“文化大觀園”的嘉賓談論盜墓話題,主持人是清華大學教授王魯湘。兩位學者都翻過《鬼吹燈》,那期節目也用《鬼吹燈》做由頭,話題是“中國厚葬制度催生的盜墓之風”。

  王魯湘早在2004年就曾在《世紀講壇》節目做過《千年古墓之謎》,請的是陜西考古研究所所長韓偉。兩次做與盜墓有關的選題,王魯湘坦言:“就是滿足觀眾的好奇心,這樣的題目肯定有收視率。我自己也好奇,古墓裏有什麼東西?怎麼埋?為什麼這樣埋?怎麼防範盜竊?後人又怎麼突破防範?簡直是集偵探、探險、尋寶于一身,很吸引人。”

  鳳凰衛視邀請王子今做節目,部分原因是《中國盜墓史》再版。王魯湘沒有看過1999年第一版的《中國盜墓史》:“一本多年前的書沒被人關注,我想是因為當初中國文物市場沒有這麼如火如荼。現在大家心照不宣。除了假的,真的古董沒幾個是自家流傳的,都是盜墓盜出來的。有職業盜墓的,也有自己在家挖土方,還有收文物的人,專找施工隊的包工頭。”

  王子今記得在1998到1999年寫作《中國盜墓史》時,有學友得知他在做這個課題,“似欲言又止,表情之微妙,隱約透露出對這一選題的某種睨視”。

  現在,《鬼吹燈》、《盜墓筆記》等小說一本接一本地出,故事“編造”者被一些人追捧為博古通今的高人,真正關於盜墓研究的專著,仍然只有《中國盜墓史》等為數不多的幾本。

  學者童年的“鬼”

  兩位學者和普通人一樣,對古墓的最初印象都來自鬼故事。

  王子今老家在河北,曾聽說“河北南部農村的人們談論家鄉盜掘現代墓葬取用死者衣物的故事。這和司馬遷筆下所說這一地方有‘掘冢’風習的情形是一致的。也使人想到王充《論衡》中所說的‘掘丘墓取衣物者以千萬數’的情形”。

  王魯湘的回憶更生動。他的老家在湖南一個小鎮,旁邊的山上都是家族墓地,鎮子很晚才通電,到了晚上經常是黑黢黢的。王魯湘的童年“差不多就是生活在鬼故事裏,水裏、樹林裏、小巷子、橋上,到處都有鬼”。

  後來修公路,山上的墳墓被搬遷,王魯湘和小朋友們不敢去看,但是大人們回來還是會繪聲繪色地講:“聽說挖出來最大的是清朝二品大員,穿著清朝官服,剛開棺的時候面孔粉紅,一見風就化灰了。有的棺材打開是二八少女,面若桃花。要判斷埋的女孩是不是黃花女,就看開館的時候,黃花女嘴裏會長出類似蘑菇的菌類東西。小時候,我們就都當真信了。”

  長大後的王魯湘依然討厭恐怖故事,大學時看過一個美國恐怖片,嚇得他半年都不敢上廁所。王子今倒不怕,但也不喜歡看現今的盜墓小說、電影,而是好讀古文。他認為最生動的盜墓故事,還屬《醒世恒言》中《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在這個癡情女子周勝仙為愛兩次身死的故事裏,盜墓者扮演了重要角色:盜墓人因為貪財去掘周勝仙的墓,偷了陪葬,扒光衣物,還姦了屍體。沒想到屍體卻突然活了,原來周勝仙因為嫁不得情郎,一口氣背過去,“今番得了陽和之氣,一靈兒又醒將轉來”。


曾經“一溜邊山七十二府”

  婦好墓的發掘者、78歲的女考古學家鄭振香,則完全不看盜墓故事。與記者接觸到的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另兩位女專家60歲的安家瑤、67歲的劉一曼一樣,她們都身體健康,笑聲爽朗。

  “挖的都是三千年以前的骨頭、隨葬品。挖出來之後,我就是理性地分析貧富分化,比如他是奴隸還是主人。”從最初學考古,鄭振香就沒怕過,“我們那個時候,解放初期正破除迷信。連兔年、狗年都不講,都是西元多少多少年。我就不信鬼,也不信命運。”古籍裏記載的防盜機關,她也不怕,因為“一般挖掘時碰不到這樣的墓”。

  文化人王子今、王魯湘,考古專家鄭振香和“遇見文化繞道走”的張牧野至少在一點上達成共識:當今盜墓和文物販賣的猖獗,值得警惕。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去年年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根據1980年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的結果,全國大約有四十多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但現在估計至少三分之一已經沒有了,自然破壞是一個方面,但主要是人為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盜掘。

  王子今當初在寫作《中國盜墓史》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定宜莊研究員曾經建議他訪問北京西郊一些盜墓世家。專攻滿族史的定宜莊曾在北京海澱區工作,那裏的西山綿延千余裏,在明代就流傳有“一溜邊山七十二府”之說,埋著不少皇室宗親。這一帶居住著守墳世家,也居住著盜墓世家。

  王子今當時沒有來得及去訪問。數年之後,當南方週末記者想再尋訪那些盜墓世家,定宜莊笑說:“北京現在已經盜無可盜了。你倒不如去河南、陜西、甘肅找找,那裏盜墓正猖獗。”

  考古工作者追不上盜墓者

  王魯湘這些年因為做節目,去到不少古墓發掘現場。

  他說:“中國大部分古墓都是盜墓者捷足先登。他們判斷之準確,下手打洞之穩、準、狠,讓人嘆為觀止。”徐州12座楚王墓,“沒有一個不是在考古隊發現時已經被盜過”。今年年初,安徽發掘六安王墓,“政府在這邊挖掘王墓,有幾百、上千人圍觀,盜墓賊就在旁邊挖王妃墓,竟然沒人發現。直到小孩掏鳥窩才發現。”

  所有受訪者都同意“現在是中國歷史上盜墓最猖獗的時期”這一判斷。

         鄭振香說:“1950-1970年代,就沒人盜墓。現在又盜起來了,而且現在盜墓更普遍了,以前主要是安陽、洛陽、陜西有盜墓。”

  王魯湘1999年曾在台灣趕上一個雅集,是收藏家、老闆們展示收藏品的定期聚會。他被見到的展品震驚了:“有個人的收藏是一個完整的宋代磚室墓。包括古墓本身和裏面的東西,大概有兩間房子那麼大。從宋代開始,古墓裏已經沒什麼東西了。我驚訝的是如此大規模,如此完整。這需要把磚塊、墓裏的東西都編號、繪圖、拍照,還輾轉運到台灣。這不是普通農民可以做到的。”

  “從法律制裁角度說,古代盜墓主要會受到道德譴責,挖人祖墳、破人風水,比殺人更壞,律法處置也嚴。現在盜墓不是這個意義了。祖墳、風水的概念都沒有了。法律只管有沒有挖到文物,什麼級別的文物,專家判定文物級別,根據這個再定罪。”王魯湘說。

  相形之下,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常常追不上盜墓者。王魯湘認為“主要是考古費用成問題”。

國外盜墓更“先進”

  “國外一樣有盜墓。國外有神秘的買家,中國歷代王侯顯貴大概埋在什麼地方,古墓群在哪,他們比我們熟悉得多。他們出錢組織力量去盜墓。”王魯湘說。

        但是在西方發達國家,組織挖掘古墓的方式與中國民間的盜墓不同:“國外甚至有商業發掘的專業公司。他們有先進的設備,高價雇傭考古學家,和某地政府談,把地下文物挖出來拍賣,與當地按比例分成。比如海上打撈沉船的。美國、荷蘭、德國、日本、澳大利亞都有這種公司。”有專家參與,至少能夠控制發掘對歷史文化資訊的破壞。

  於是,好萊塢的古墓探險電影,主角通常並不是盜墓賊,而是古文字學家、古生物學家之類的專家,在探寶之外也帶著科學探索的色彩。張牧野深受好萊塢電影影響,寫出來的《鬼吹燈》也有一個重要人物,從美國回來的女考古學家shirley楊。不過當記者想要採訪年輕的女考古隊員時,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漢唐研究室主任安家瑤笑了:“年輕的少了,我們都是毛主席號召下不怕苦的一代,現在的女孩子誰還學考古啊。”

  至於盜墓類的小說、影視會不會產生不良影響,學者們看得頗為輕鬆。“其實就是探寶嘛,一夜暴富,是很多人的心理。雖然我是君子,但是如果仔細做心理分析,可能也有這種心理。”王魯湘笑說。王子今也說:“也許盜墓者並不看小說的。”

  樓蘭亭每天上山找枯樹杈做彈弓換錢糊口,在山上待久了,哪有墓,什麼時候又被盜了,他看得真切。每當看到古人的屍骨暴露野外,他的“心就會抽緊”,再將屍骨一一撿起,然後埋掉。

  老樓“收拾靈魂”的工作在不斷擴大,周邊縣市他也時常涉足。他留意著有關盜墓的消息,然後跟在盜墓者的身後去收拾殘局。很多人對他的舉止不理解,甚至偶爾同桌吃飯也會找個理由躲著他。

  聽說桐廬瑤琳的山上有幾座墓被盜了,老樓進村了解詳情。(記者程綺瑾)

  來源:南方週末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veman&aid=412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