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仙-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2019/07/09 11:09:19瀏覽1145|回應0|推薦4

(感謝 許幸姬老師同意本人使用此圖片)

    「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提倡的「五常」,它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很深遠;也是做為「君子」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可是,老子確認為,當社會上積極推行「五常」的時候,這個社會卻也已經悖離了「道」。之所以會這樣說的緣由,就在這章論述裏面,請參研本文和解義如下: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  忠信之薄  而亂之首

前識者  道之華  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  不居其薄

處其實  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解義

 

擁有上德的人  行德而不知德

所以是真正得道之人

下德的人行德  卻常常戒慎自己有何失德之處

所以其實還沒有真正得道

上德的人  不分別  並且不執著於成規或舊關念

也不設定理想和目標  一切順應萬物的自性本然

下德的人  雖然也會不分別不執著於世人見解

但是  仍然還是會堅持自己的經驗與作法

崇尚仁的人行仁 不會分別與執著對向的身份和立場 

崇尚義的人行義執著有為 常訂下規範去要求別人 

崇尚禮的人非常執著有為 倘若別人不認同他的理念 甚至會強迫別人認同

因此

當社會失去了道的觀念以後 只好推行德

當社會失去了德的觀念以後 只好推行仁

當社會失去了仁的觀念以後 只好推行義

當社會失去了義的觀念以後 只好推行禮

  會使得人性裡原本具有的忠信 轉為澆薄

社會禍亂亦因此而生

推行禮制  只是追求道的浮華表象

所有愚昧的治理  都是由此而始

因此 大丈夫立身敦厚 不處於造成人性冷漠之「禮」

立身實在 不讓自己處於浮華之「禮」

所以應該 祛除冷漠浮華的「禮教」 只取敦厚實在的「上德」

伴霞樓主

2019/7/8  於溫哥華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orycanada&aid=12801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