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問仙-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 反者 道之動
2019/07/12 00:19:11瀏覽2028|回應0|推薦2

    這篇只有21個字非常簡短的文章,是道德經裡面極難解義的「心法」篇;我要用很冗長的解說才能把它說得完整。想要深入老子哲學思想之前,必須先了解心法;也就是拿到開啟第一扇門的鑰匙。只要開得了第一道門,那麼之後的80道門的鑰匙,也會比較容易取得,老子的祕密花園將立即為您敞開。至於讀者是否能夠經由本文解義而產生共鳴,一切只能交給天意:

反者  道之動

弱者  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

生於無



解義

「反者  道之動」  用反向思考模式分析事情,才是真正合於「道」的運作。

   人類的思考邏輯 往往是「砌牆防洪、強大武力稱霸世界」。而真實的結果卻總是「洪水必須疏導才可以防災,強大的項羽最終還是敗給弱小的劉邦。希特勒、拿破崙雖能強盛一時,後來也都戰敗」。可見,「真理」與一般人的思考邏輯方向相反。

   就像是「易經」裡的「綜卦」和「錯卦」。它們是用來解說「主卦」非常重要的依據;相綜 —反向思考模式去分析;相錯 — 以相對的立場做判斷。

   再者,每個人都具有天賦的觀察力,也都有透視人心的能力。但往往受到"自我主觀"的感情或意識(凡指七情六慾)干擾,以致無法用道的邏輯去整體地分析事物。如要改善這種情況,首先必須試著將「自我立場」捨掉,用對方或大眾的角度去分析所有曾經發生過的狀況;那麼自然就可以尋得創造雙贏的成功之道。

   例如:業務員在銷售商品之時,每個人內心都明白「服務」很重要,但往往在面對客戶時,會受到主觀立場的目的和欲求所影響,導致當下忘了「服務」的首要地位;以致讓客戶產生"這個業務只想賺錢"的感受,這種作法當然不會合於道的運作法則。反之,先把"想賺錢"的心捨掉,以"幫客戶服務"為最首要去操作,自然能得到客戶的欣賞與共鳴,合約就會簽成。一但將這個觀念延伸運用於任何事務,包括公司經營、策略、互動、家人、朋友身上,自然事事成功、處處順利。

弱者  道之用  保有謙遜的態度和虛靜柔軟的內心,才能運用道的奧妙。

   現象界中最淺顯易見的例子,滴水可以穿石、光線可以射穿玻璃、輻射和電波可以穿透銅牆鐵壁。青少年柔軟的身軀,顯現無比旺盛的生命力;相對垂垂老矣的僵硬身體,卻只能用來等待時光逐漸的流逝。

   在 莊子 人間世 顏回心齋的故事裡,孔子要顏回放下自己主觀的見解跟作為,不要光用耳朵去聽對方言行,因為那只會啟動你的主觀意識作出判斷;要用 心 去感受對方發出言行的緣由(心聽);這樣,你的同理心才會出現;這就是「以氣聽心」。這種能夠包容對方的虛靜之氣;自然會讓你隨著事物的情狀,作出合理客觀並且有效的應對言行。

    「虛靜」能夠接納萬物;而「道」又與「虛靜」相合;所以,能夠依止於虛靜當然就能與萬物相契合。用謙虛又沉靜的內心去接受和貼近真理,「道」的奧妙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

   簡單舉個例子。人在任何跟別人互動的環境之下,往往都會不自覺地建立防衛之心。試問一下,如果對方用很強烈的互動方式時,這時我們自身的防火牆會隨之昇高還是降低?大部分是「昇高」。但如果對方採取謙虛又和善的態度,我們的防火牆自然會變得愈來愈低,比較容易打開心房接受對方。反過來說,我們以謙虛沈靜的方式待人處世,對方的心中的防火牆也會減弱,不就是如同運用了道的奧妙了嗎。


天下萬物    生於有」天下萬物的形成,是依據萬物各自原本自性本然的特質形成(可以理解為 DNA 或化學元素)。

「有  生於無  這些千千萬萬各自不同的DNA或元素的由來,則是宇宙中各式各樣交錯變化的能量而產生。

    這段話是老子舉出第一個反向思考溯本追源的例子,先說「萬物」,再說產生萬物的「有」,然後再提到「有」的本體根源「無」。

   
說明了他所觀察的「道的運作邏輯」:『天下萬物皆由物與物之間的「能量相互作用而產生變化」而相生;當然,必須也要具備「能夠容納能量存在的空間或範圍」。』。

    
先來探討萬物的形成。目前我們所有知道的萬物都叫作「物質」,而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叫做「分子」。分子的概念最早是由義大利的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提出,他於1811年發表了分子學說,認為:「原子是參加化學反應的最小質點,分子則是在游離狀態下單質或化合物能夠獨立存在的最小質點。分子的產生,則是來自於原子本身或外界衝擊的能量作用,導致得到或失去了電子後重新組成的,單質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組成。在化學變化中,不同物質的分子中各種原子進行重新結合。」。所以萬物之所以都不相同,是因為它們各別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組成不一樣的化合物分子,而發展成不同的物質所然。

    
接著談宇宙,最新的「自然」雜誌新聞給了我們宇宙至少是六度空間的新證據。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UK)的Joseph Silk教授與該論文合撰者利用觀察黑暗物質(dark matter)的奇特行為推測出宇宙至少有六個維度。至於這一個六度空間的宇宙有多大?Silk教授經由計算發現:直徑僅有一奈米!在佛經中,有所謂的「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之說,由此觀之,此話真是不假。所以我們可以說,銀河系是一個中宇宙,太陽系是個中小宇宙,地球是個小宇宙,人體也是個小小宇宙,任何的物質都擁有和宇宙一模一樣的自然特質。

    
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總合;空間本身寂然不動,而質量和能量則會隨著時間而不斷的交互循環變化,春夏秋冬、成住壞空。

    世界上最早把空間和時間統一為宇宙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子,提出了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合為宇宙。(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道在中而莫知其所,故見不遠者,不可與言大,知不博者,不可與論至。--文子自然篇)。二十世紀以來,西方根據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建立了關於宇宙的現代科學理論,稱為宇宙學。文子本身就是老子的弟子之一,因此老子的「無」,顯然就是更早期的空間能量論。


    
本文用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宇宙間充滿各種無窮盡的能量交互運作,但是如果失去了空間與範圍,能量必然各自運行,無法相互重疊或撞擊;也就不會有萬物的組成與誕生。看看網路上各種記載「地球誕生的故事」的資訊,就能夠很容易明瞭「萬物」與「無」、「有」的關係。

    至於,從「無」「有」到「萬物」之間的關係所得到的啟發,運用於「處世哲學」,就請各位返回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的內容複習;在此不再重複論述。

伴霞樓主

2019/7/11  於溫哥華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orycanada&aid=128059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