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0 07:28:49瀏覽201|回應1|推薦0 | |
這隻可愛的鍬形蟲,是誤闖繪心居的第三隻,也是最小的一隻,在繪心居停留的時間最短。看牠離開了父母的照顧,繪心居自然的就將牠留宿飼養。 轉眼間牠離開也近一年了,找出當時拍攝的照片,查了資料,不敢幫牠正名。牠有鬼豔鍬形蟲的光亮翅鞘,但沒有鬼豔的粗短大顎和內側鋸齒。又像扁鍬形蟲,但翅鞘上沒有細點刻。感覺最像平頭大鍬形蟲,唯一牠體型並不扁平。各種觀察推斷牠是隻幼蟲。有人來幫牠正名嗎? 鍬形蟲的名稱是日本人訂定的。日本佔據台灣時,因為見到這種甲蟲雄蟲有兩隻大角,鞘翅形狀像有叉子的圓鍬,所以稱為鍬形蟲。 目前台灣鍬形蟲約有五十多種,且不斷有新的品種被發表出來。在平原或淺山區比較常見的鍬形蟲是扁鍬形蟲及鬼艷鍬形蟲。五十種的鍬形蟲中,有些是白天才出來活動的,稱日行性;有些是晚上才出來活動的,稱夜行性。夜行性的鍬形蟲有趨光的現象。 【昆蟲小事典】 特徵:1.成蟲上翅特化成硬鞘,叫做『鞘翅』,膜質的下翅摺收在鞘翅下。 2.有咀嚼式口器,喜歡吸食樹汁和腐果。 3.大多數雄蟲有兩隻發達的大顎,且體型大。雌蟲的顎小而短,且體型明顯小多了。 4.觸角是屈膝形狀。 習性:1.生活史是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鍬形蟲完成一代的時間至少要兩年,有的種類甚至要花三年時間才能完成一代。 2.有些種類是日行性,大多數種類是夜行性。尤其會趨光,因此在山區路燈下的路旁或樹上,常可見到鍬形蟲。 3.幼蟲以腐朽的樹木纖維當做食物。 天敵:細菌、螞蟻。 鍬形蟲的各階段生態: 1.卵:母鍬形蟲會將卵產在腐爛木頭或木屑堆中,卵白色、圓形,比蝴蝶的卵大多了。 2.幼蟲:卵孵化後,幼蟲就像白色的「雞母蟲」,頭部有兩隻大剪(顎),可以在木頭內鑽來鑽去。幼蟲期相當長,可超過一年半,一生只蛻皮兩次。 3.蛹:經過大約一年半,幼蟲會化蛹,在爛木頭或木屑中,以身體摩擦方式,建立出蛹室,然後在蛹室內等待羽化。以扁鍬形蟲為例,開始化蛹的時間約在2~3月,蛹期約一個月。 4.羽化:到了4月時就有部分扁鍬形蟲會羽化,不過這時羽化的成蟲不會馬上鑽出來。得到5、6月左右,才開始鑽出來吃東西、交配。 成蟲的飼育: 鍬型蟲(Lucanidae)成蟲壽命從1個月至數年之久,最短命的為深山屬(Lucanus)及少數特殊種類,對溫度要求甚高,一遇熱即有死亡的可能,通常壽命很難超過3個月,但置於低溫中可延長壽命;相反的大鍬屬(Dorcus)的種類屬於壽命較長的,一般可達1年以上,當然食物的供給及溫度的控制都是不可或缺的。
詳細資料參考網站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