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13 23:21:33瀏覽1004|回應1|推薦17 | |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在民國100年的「一城一書」導讀活動中,特別推出劉永毅先生所寫的「不凡的慷慨--陳樹菊」一書,陳樹菊是台東之光,更是台灣之光。以下是她的榮耀: 2010美國<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2010<富比世>雜誌亞洲慈善英雄<讀者文摘>亞洲英雄關於她的故事更是感動了很多人,她的義行更是令人動容。摘錄於下: 她的世界很小,付出的愛卻好大她一天工作19小時,只吃一餐,生活費100元。 唯一的娛樂是聽佛經。 長期操勞,她的手指沒有指紋,一雙腳也嚴重變形,讓人看了想哭。 她對自己如此的刻苦,但對幫助別人卻那麼的慷慨。 從13歲在台東擺攤賣菜,他捐款近千萬。 她的過往是首悲傷的歌,她卻轉化成助人的最大力量47年前,因繳不出500元保證金,媽媽在醫院難產過世。 他從此女代母職,放棄學業、婚姻,但兩個弟弟驟逝,卻讓他萬分錐心。 自己走過貧窮的痛,她希望沒有人再嘗到。 這是她捐款助人的初衷,也是她48年來賣菜的最大動力。 她的世界仍只是一個小菜攤,她卻已改寫我們對助人的看法2010美國<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2010<富比世>亞洲慈善英雄、<讀者文摘>亞洲英雄,這些光環與殊榮,未曾改變陳樹菊絲毫,即使遠赴紐約領獎,她一如以往質樸。 「即使是小錢,也能幫到人」、「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積德不積財」,從陳樹菊身上發酵的效應,正打破我們「等到有錢,再捐錢」的習慣。每個人都有能力,也有機會助人,即使只是小小一塊錢。 陳樹菊為臺灣上了最寶貴的一堂課。五月二十七日晚上七點,陳樹菊女士在台東縣長黃健庭和作者劉永毅先生陪同下,出席了台東文化處所舉辦的「一城一書」活動。當陳樹菊女士忍著腳痛踩著蹣跚的腳步進入會場時,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在鄉親面前, 陳女士一如往常的質樸,臉上有真誠親切的笑容。作者劉永毅先生形容陳女士是一個個性強悍的女強人 ,她的強悍是環境的磨練也是局勢所迫,不得不如此。她真的是一個「城牆上跑馬,胳膊上站人」的女強人。 聽她講話一點也不虛假,直來直往毫不矯情作做,很多媒體記者要採訪她時,或多或少都碰了不少軟釘子,嚴格說來是不友善的對待。她會對媒體說:「快走!快走!不要妨害我賣菜!」尤其是早上生意忙碌時,其它時間她也不隨便跟人哈啦,應酬話更不會說。行事作風更是嚴謹,生活裡除了賣菜沒有任何的娛樂。 很多台東鄉親如果想跟她聊兩句,她也沒有好臉色,這就是她的「真」。但是如果是跟她買菜,她會很詳盡、仔細的跟你介紹配菜、煮法,周到有禮。她賣菜也賣售後服務,中央市場裡最晚收攤的就是她的菜攤,是台東最早的7-11。 她從來沒有買過樂透或任何彩卷,也不知對獎的樂趣,她相信錢要一分一角的從自己手上賺進才是正途。 她也買過名表勞力士,買過舶來品的漂亮衣服,但是穿戴起來工作並不方便,而且別人會說她買的是假貨,於是終於看破,做自己最實在,甚至第一本出國護照的相片都是穿著工作服去拍攝的。 有了錢以後,發現美食華服都不是她所想要的,尤其是想到兩個去世的弟弟,這些享受,對她來說更是一種罪惡感。第一次捐款以後,她發現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晚上也睡得更香甜。 出名以後,她的菜攤成了熱門景點,要求合影留念的觀光客更多了,簡直煩不勝煩,甚至有很多慈善團體來要求捐款的。有一次,來了一位穿西裝嚼檳榔的男士,說出門在外,手頭不便,可否分一些錢來花花。陳女士說:「你穿西裝出來遊玩,我在辛苦的工作,我給你錢,你不會不好意思嗎?」說的那位先生落荒而逃,這就是陳樹菊的作風和個性。 從美國表揚回來以後,陳樹菊想成立基金會,幫助更多人,很多人聽了,馬上捐出錢來幫助她。但是後來發現基金會複雜的運作,和自己單純的助人想法不同。助人、救人要即時,哪裡有需要,資金馬上可到位,想做立刻就可幫助人,不必經過別人蓋章、同意,時效上太慢了。因此,打消了成立基金會的念頭,善心人捐的錢也退還給他們了。 在台東鄉親面前,向來寡言的陳樹菊,也能侃侃而談,她所說的人、事、物,都是鄉親們耳熟能詳的,更能引起共鳴,激勵了會場所有聽眾的心。簽書會很踴躍,人人爭相合照,這時陳樹菊女士不用顧菜攤,顯得親和多了,尤其是受助少女的眼淚更令人感動。助人大樂!真的見證了!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