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性別政治學的報告〈第一章〉
2009/12/09 19:31:28瀏覽295|回應0|推薦0

第一章:是男性化?還是做自己?

當女性身上出現所謂的男性特質,我們會說她是一個男性化的女性,而不會認為這是女性可能也具備的特質,也就是說一位男性化的女性挑戰了我們對女性的刻板印象,以往我們認為女性應該是長頭髮的、溫弱的、依賴的、順從的、害羞的……等等,而男性則是有能力的、短髮的、活潑的、獨立的、堅強的……等等,所以,當我們在一群女生當中看到男性化裝扮的女生,會覺得她很突兀、很明顯,因為男性特質出現在她身上,違反了我們既有的認知,訪談過程中,訪談者(小黑)便認為在女生身上看到的男性特質,比在男性身上所呈顯的男性特質還來的明顯。

對,你看到男生~你可能不會覺得他~他就是,他可能只知道他

是男生,那可能他也是會去打球或是幹嘛,但是你不會覺得他

有這麼陽剛,但是當女生打扮成比較男生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很

陽剛,我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小黑)

然而,性別角色中的男性特質或女性特質是如何形構而成的呢?為何大家看到男性化女生的時候,會認為她是「男孩子氣」的女生,而不會覺得她所呈現的樣子也是屬於女性特質的一部分?

根據性別角色社會化的意義,其係指在某一社會傳統文化中,大家所公認的男性或女性應該有的行為性別角色,意味著社會大眾對於代表男性或女性的典型內在之態度與觀念,以及外在之言行舉止與穿著的服裝儀容,有一致性的共識(張春興,2000)所以,根據其概念:各種社會化媒介-如家庭、學校、同儕、大眾媒體等,控制著成長中的孩子,透過彼此間的互動,把社會規範或是對於男女行為的期望,分別灌輸給男孩和女孩,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內化社會規範,形塑出男女生的性別特質,而產生了:「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

但是Connell提到這種學習性別的理論,產生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足以讓我們揚棄「社會化」模型。

首先,男孩和女孩的「性別角色」並不只有一個,而且當代社會中,男性特質與女性特質都有多重模式。

其次,社會化模型認為學習性別 (learning gender) 就是在學取特質,也就是會產生行為常模的性格模式,但是根據「性相似」的研究顯示:男女之間的主要特質差異,幾乎不存在。所以成長與學習性別不只是內化男女特質的性別角色而已。

第三,「社會化」模型視人為被動的學習者,在這模型中,學習者唯一的工作就是內化這些加諸在他們身上的常模,但實際上,學習者會主動嘗試不同的性別特質。(劉泗翰譯,2004)

這個模型忽略了建構認同以及在性別秩序中找出行為模式的困境,因為也許社會模型並不能詮釋每一個人想展現出來的性別角色,也就是說如果一位女性她呈現的性別氣質和社會化模型不同時,會對於自我的認同產生衝突,就像是有些女性被認為喜歡以男性化的裝扮呈現在大眾面前,就說她是男性化的表現,或認為她是同性戀,但她也許只是認為這樣的打扮方式比較適合自己所呈現出來的氣質,但是社會化的規範會讓她認為她應該就是要以「女性化」裝扮的姿態呈現在大家面前,如此一來,她的內心就會產生反抗,因為自己不是「那樣」的女生,為何要把自己的性別氣質塑造成和大家都一樣的假象!

所以這種性別角色的規範是有局限的,不是每個女性的氣質都能符合社會化的模型,在這樣的形況下,女性便會拒絕這種性別模式,進而發展出不同的性別策略。我在訪談小黑的過程中發現她在性別學習的過程中,會挑選自己想要突顯的性別特質,而這些特質某部分可能符合自己原本的個性,而某些部分是經由學習而獲得的。

然後我覺得也有可能是因為男生,因為我們女生可能做男性化

這個走向的時候,我們可能是挑選男生幾個主要的特質,我們

覺得的,比如說愛打球,然後就是~很活潑,然後不拘小節~

後假設抓這三個特質來做那個權力的

突顯<小黑>

我覺得那個男性化那個部分是有點從~,我也是有點潛移化,

其實你沒有意識到你什麼時候開始,但是我覺得有點從那個階

段,然後我覺得我有一點點更~就是朝男性化方面在走耶,因

為以前的個性其實還好,以前我就說國一進來的時候在幾其實

還是很定位自己是女生,然後可能也有認識一些男生幽默,是

也是僅只於就是記得國小班上有一個男生很幽默這樣而已,可

是到了國中你發現有很多男生都其實滿幽默的,然後整個班的

氛很好~很好玩,然後就會覺得說,自己可以朝那個方向走

<小黑>

從這個角度來說,孩童學習性別其實是學習性別能力( gender competence ):學習如何與性別秩序溝通,如何接受某種性別認同,而產生某種性別表現(Connell, 2004)所以,在這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習者展現的主動性,會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性別組態 (gender configurations) 來判斷,就像是小黑認為自己想要學習男生幽默,因為她認為男生的幽默會讓整個班級的氣氛很好,而且會讓自己的能見度提升,所以開始以男性的社交方式和班上的同儕進行互動,這就是一種學習性別時所發展出來的策略,小黑在國中時期產生的這種性別策略,有一部分原因是想扭轉大家對女性的既定印象,因為自己所呈現的姿態和傳統的女性不一樣,而這方面不應該受到性別角色的壓迫,所以選擇了較具權力的「男性化」樣貌,來反抗社會對女性的規範。

我不想要跟其他女生一樣柔弱,然後我希望女生可以看起來更

有擔當一點,而不是所有女生都是這樣子,就是一味的就是大

家眼中的那個樣子,應該講說我可能,我的心態~我有一點是

在女生中走出一條比較卓越的路~~我的媽呀,也不是卓越的

路,就是~你不要給人家既定的印象嘛,就不是說我們柔弱,

我們文采或什麼不好,其實我那時候國中中文也不會很差阿,

就是文筆也不會說很差阿,可是男生可以做的事我一樣去做,

就是我會覺得說,你會~我盡量做到是~什麼都可以,我不想要

只是偏向於哪個方面,但是有~有可能是因為我們是女生,大

家對女生的既定形象是這樣,所以,以至於大家會覺得你是男

性化,其實也許我不是,我只是走一個都好的狀況<小黑>

這當中我們看到了學習者的能動性與性別結構的棘手複雜。個人生活中發展出來的性別模式是在現有性別秩序中遭遇種種限制與可能性的一連串過程,在這過程中,學習者可以即興發揮、抄襲、創新,最後發展出一套處理性別關係的策略,也就是說我們能學會要以什麼樣特定的方式走下去(劉泗翰譯,2004)

所以,到底男性化裝扮的女性是「男性化」,還是「做自己」?我想答案應該是都有,因為「男性化」只是一種性別模式的分類,它只是小黑在選擇呈現性別時的其中一種姿態,而且這所謂的「男性化」經由學習或選擇之後成為小黑性格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不應該只說她是一個男性化的女性,我們應該要說,她呈現出女性有展演自己身體性別的自由,而不單是受到社會性別化角色的影響。當她在做出此此性別策略的時候也受到同儕團體的影響,從認同的角度出發,個人的身分認同跟團體認同是有關係的,同一個團體裡有著相同的特色,這是形成個體認同的原因之一(Mclaren, 2002),這個團體的女性都是以比較陽剛與活潑的姿態進行同儕間的互動。比如說:大家都剪短頭髮,也愛運動,喜歡在照相的時候擺出很manpose

所以當小黑在性別學習的時候,我認為她們的團體所產生出的性別策略在國中的時候,有助於女性打破既有的柔弱印象,而改變班級中男生就代表著活潑、愛運動、不拘小節的刻板印象。小黑認為女生也能像男生一樣做到這些事情,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認為「男生做的事,女生也可以做」這種想法也顯現出在父權體制下「權力」是由男性所掌握,所以女性才要視男性為model,認為女性做到和男性一樣的事情之後,女性就可以突破社會對女性所存在的規範及刻板印象。就像小黑前面所說的,她挑選了幾項男性特質來做為權力的突顯,也就是說我們可能下意識的認為某些被歸類為男性的特質,有助於女性在班級中發聲,所以我們選擇了這些能提升「權力」的特質,進而用來帶動班級的氣氛。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ilkay&aid=357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