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7年12月5日 上課內容
2008/12/07 22:15:38瀏覽786|回應0|推薦2

97125 上課內容

一、河洛歌子戲團

(一)名稱特色

河洛歌子戲團將原本的歌「仔」戲的「仔」改為「子」,其認為這是對歌子戲的正名,將原本「低俗」、「民間」的「仔」字去除其所帶有的輕蔑意味,更名名為「子」,使得「歌子」二字的涵義簡化、純淨化為只有「歌」的意義。

(二)組團時間

河洛歌子戲成團於「本土意識」發展的80年代末期,這也促使其著眼於名稱的思考與修正。

(三)重要性

1.所謂「歌子戲現代化」、「現代歌子戲」、「精緻歌子戲」與「現代劇場歌子戲」,多數人認識這樣的演出風格是由「河洛歌子戲團」所開啟的。

2.利用劇場和劇場所形成的文化意識去改造歌子戲的重要劇團之ㄧ。

(四)突出的變革

1.重視劇本

  著重劇本的結構性與思想性的是河洛歌子戲團最大、最突出的特色。

1)劇本來源

引用大量的大陸劇本

  《曲判記》、《天鵝宴》、《秋風辭》…等全是改編自大陸的劇本。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便開始有計畫的進行「戲改(戲曲改革)」,從事改「戲」、改「人」、改「制」的工作;因歷時已久,且投注相當龐大的人力資源,使得大陸在戲曲現代化的路上有豐碩的成果,也產生了不少可圈可點的劇本。

使用、改編自西方名作

《欽差大臣》是改編自俄國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說,《彼岸花》改編自《羅密歐與茱麗葉》…等。除了河洛歌子戲團,在京劇界的吳興國「當代傳奇」劇場也使用相同的作法;其他的歌子戲團也後來跟進的效法與使用。

2)重視語言

無論在說白或唱詞,都講究用字遣詞要符合這個角色的身分與地位。

3)重視時代潮流

後來也開始注重本土故事的傳唱、演出。例如:《台灣我的母親》則改編自李喬先生的作品。

2.重視音樂

1)將音樂視為一個整體,進行整體性的安排,《秋風辭》是河洛歌子戲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作曲家進駐歌子戲音樂的創作,使得河洛歌子戲的音樂脫離傳統的「套調」演唱形式。

3)後場音樂由國樂團演奏,在樂器編制上也有所變革。

4)改變音樂的演奏的領導方式

3.合宜的場面

        4.精緻化的傳統身段

二、介紹「河洛歌子戲團」的官方網站

  http://www.holoopera.com.tw/

三、觀賞河洛歌子戲團的作品-〈秋風辭〉DVD

1.亞里斯多德的悲劇理論中,提及構成悲劇的六大因素為情緒、性格、語言、思想、場面與音樂,其中「性格」因素極為重要,可說一切的悲劇皆因性格上的缺陷而起。以此觀〈秋風辭〉,可說是一部相當成功的悲劇,因劇中的主要角色(太子、漢武帝、趙捷妤、新安縣令)都有性格上的缺陷

2.改編自周長賦先生的作品,出自《漢書》記載的〈巫蠱之禍〉。

3.周以謙先生在音樂上做了很多設計與改變:

1)演出前有首專為本劇設計且符合劇情的序曲(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燕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2)使用重唱,展現武帝與太子、皇后與趙捷妤在說相同的話時,所展現的不同情緒。

3)使用減七和弦的音樂特色來突顯漢武帝內心的矛盾。

4)所使用的〈七字調〉與〈都馬調〉都重新編寫過,與常聽到的〈七字調〉與〈都馬調〉有所差異;特別在〈都馬調〉的引曲部分用散板處理,甚至相同曲調在每次出現時,皆會因情境與角色心境而做修改與調整。

4.在第二場〈埋蠱〉中,就可以看出河洛演員的深厚基本功與戲團對傳統身段的講究。

四、預告下週五(12/12)的課程

同學分組觀賞河洛歌子戲團的某一部作品http://blog.udn.com/gezixi2008/2452124http://blog.udn.com/gezixi2008/2452199,看完後再做賞析https://city.udn.com/61120/3134469

老師建議:可從劇本(結構、創新、思想性…)與音樂(創新…)兩大題來做論述。

五、作業叮嚀

(一)要趕快完成所有該寫的網路作業。

(二)要趕快開始書寫期末作業,有疑問要趕快詢問,以免寫不出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zixi2008&aid=245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