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希臘文化與希臘悲劇
2008/12/16 06:50:27瀏覽1682|回應0|推薦3

希臘文化與希臘悲劇

一、希臘文化與現代文化之間的關係

二、希臘悲劇產生的背景

三、希臘悲劇的演出形式

四、AeschylusSophoclesEuripides以下資料摘自網頁《民間大戲院》:http://www.mankindtheatre.com/

艾思奇利斯(Aeschylus, 525B.C.- 456B.C.)是現存最早有劇作存世的戲劇家。他生於公元前525年,少年時曾參加抵抗波斯人入侵的戰爭,戰爭的衝擊據說影響了他日後的劇作。

他於公元前499年左右開始參加悲劇競賽,但一直到公元前484年才第一次首獎,然後連續再奪了十三次首獎。據說他一生寫了約九十個劇本,我們現在知道七十九個劇本名稱,但只有七個劇本流傳下來,包括《波斯人》(The Persians, 472B.C.), 《七軍聯攻底比斯》(Seven Against Thebes, 467B.C.), 《奧瑞斯提亞三部曲》(Oresteia, 458B.C.)(包括《阿卡曼農》(Agamenon), 《祭奠人》(Choephoroe)及《優曼尼底斯》(Eumenides)), 《訴求者》(The Suppliant, 463B.C.)及《普羅米修斯之縳》(Prometheus Bound, 469B.C.)。其中《波斯人》是他別樹一格的劇作,有別於其他古希臘悲劇,它是根據史實而非神話改編而成。

艾思奇利斯是第一個加入第二個演員的古希臘劇作家,這個重要發展令戲劇衝突的可能性得以展開,而演員重要性的加強亦同時削弱了歌隊的重要性。另外,他的劇作裡關注著人與神的關係,著重所謂真理觀念的問題,他認為人類在痛苦中學習,最終將會找尋到一種新的宇宙秩序,就是宇宙間的真理,人間恩仇終由國家法律審理等。這在人類觀念史發展具有革命性意義。而艾思奇利斯本人亦被尊為「悲劇之父」。

索福克里斯(Sophocles, 496B.C. - 406B.C.)生於一個富裕家庭,當時正適逢雅典城邦的黃金時期,雅典人活於滿懷自信的年代,他們的哲學家相信「人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但過分的自信令他們傲慢而又熱忱於爭名逐利。當時詭辯學應運而生,處士橫議,傳統的信仰受到挑戰。索福克里斯對這種風尚深感憂慮,在劇本中,他反複出了他的勸導與警告。

公元前468年,索福克里斯首次在悲劇競賽擊敗了他的前輩艾思奇利斯(Aeschylus),之後他一共獲得24次首獎(一說18)。在90年的生命之中,據說他共寫了123個劇本,但現存的只有七個悲劇和一個撒特劇,包括:《埃傑克斯》(Ajax, 450B.C.-440B.C.)、《安蒂岡妮》(Antigone, 440B.C.)、《伊狄帕斯王》(Oedipus the King, 430B.C.-425B.C.)、《費洛克提提斯》(Philoctetes, 409B.C.)、《伊蕾特拉》 (Electra,419B.C.-415B.C.)、《特拉奇尼埃》(Trachiniae, 413B.C.)、《伊狄帕斯在科倫納斯》(Oedipus at Colonus, 401B.C.)以及撒特劇《追兵》(The Trackers)

索福克里斯改進了舞台設計,減低了歌隊在戲劇中的重要性,但更重要的是他首先引進了戲劇中的第三個演員,因而展開了前所未有的複雜性。在他的戲劇中,最關心的是人際關係的問題,而非艾思奇利斯的戲劇所關注的人與神關係的問題,劇中的悲劇英雄大都因自身的性格特點而促使悲劇的發生,而非像艾思奇利斯的悲劇般常涉及宗教力量的。他本人曾說過,他筆下的悲劇英雄都是「他們應當如此」(they ought to be)。而比起艾思奇利斯的劇本,索福克里斯的作品更注重技巧高潮的建立與片段的完美發展,其中尤以《伊狄帕斯王》最為出色,堪稱索福克里斯甚至是悲劇史上的代表作。

幼里匹蒂斯(Euripides, 480B.C. - 406B.C.)是古希望三大悲劇家的最後一位。他出生時適值雅典城邦的黃金時期,不過他獨立特行,厭世忌俗,很少參與政治活動,交往者多為品趣相同的哲學家和詭辯家。他反映著當時最先進的思潮,懷疑甚至攻擊傳統的信仰。晚年他更離開雅典,到馬其頓宮廷作客,並在那裡寫出了他晚年的曠世巨構。

據說他共寫了92個劇本,現存的共有17個悲劇和一個是撒特劇,其中包括:《愛爾塞斯提斯》(Alcestis, 438B.C.)、《美狄亞》(Medea, 431B.C.)、《希波里特斯》 (Hippolytus, 438B.C.)、《愛恩》(Ion)、《伊蕾特拉》(Electra)、《特洛伊的婦人》(The Trojan Women, 415B.C.)、《巴克哀》(Bacchae)及撒特劇《獨眼巨人》(The Cyclops)等。雖然幼里匹蒂斯在後世享負盛名,但當時卻沒有受廣泛的激賞,他在悲劇競賽中一共只獲得5次首獎(一說4)

幼里匹蒂斯將歌隊的重要性降低到與劇本本身只有模糊相關的程度。他主要關心的是在哲學與心理方面,他的劇本常被以不完美的戲劇結構與不確定的焦點為人詬病,但另一方面他又以描寫人物心理被受讚賞。索福克里斯(Sophocles)筆下的悲劇英雄都是「他們應當如此」(they ought to be),但在幼里匹蒂斯的劇本中,人物往往被描述成「他們本是如此」(they really are)。他是懷疑論者,在他筆下的人物往往是卑小無能,顯出他們並無可敬之處,甚至神祇也是不公正,祂拯救罪犯只是基於私人關係,這是對希臘傳統英雄的批評與否定。

五、亞里士多德對於悲劇的定義與解釋:

         悲劇為對於一個動作之模擬,其動作為嚴肅,且具有一定之長度與自身之

完整。在語句上,繫以快適之詞,並分別插入各種裝飾;為表演而非敘述

之形式;時而引發起哀憐與恐懼之情緒,從而使這種情緒得以到發散。

六、悲劇六大要素:

         情節、性格、語言、思想、場面、音樂

 

延伸閱讀與參考資料:

亞里士多德著 姚一葦箋註,《詩學》,台北:中華書局出版。

林國源,2000,《古希臘劇場美學》,台北:書林出版。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zixi2008&aid=247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