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21 23:39:24瀏覽271|回應0|推薦0 | |
《絕地救援》-我會活下去 導演 瑞德利史考特 2015年9月28日,就在《絕地救援》(The Martian,2015)上映四天前,美國太空總署宣布現在火星上有表面間歇性存在液態水的發現,這則消息或許讓本片更具話題性,也滿足世人對火星的幻想。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威爾(Andy Weir)的網路連載同名小說,他諮詢網友其中描寫科學的準確度,令本故事多了一層可能的寫實感。 一群正在火星上出任務的太空人因突如而來的沙塵暴必須緊急撤離,但被天線擊中的植物學家馬克(麥特戴蒙 飾)失去蹤影,令指揮官不得不在緊迫情勢下認定他已死亡而下令升空,大難不死的馬克在生態艙中種植馬鈴薯以延長維生時間,在等待發現他仍然存活的太空總署派遣救援的同時,他必須克服的不只是生理難題,還有心理煎熬。 《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2008)編劇暨《詭屋》(The Cabin in the Woods,2012)編導德魯高達(Drew Goddard)原本預定編導本片,卻因為對另一項計劃深感興趣,而將執導筒交給連續兩部作品失利的大師級導演瑞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一來令他以廣獲好評的本片東山再起,二來由以科幻片起家的他來主導獨具象徵意義,他也巧妙在對白和情節中,放入他的首部長片《異形》(Alien,1979)的廣告標語「在太空中…」(In space…)及與該片中一樣的警報聲。 麥特戴蒙(Matt Damon)再以本片展現他向來具有過人資質卻平易近人的形象,也生動演出如同《浩劫重生》(Cast Away,2000)中的湯姆漢克斯(Tom Hanks)體現生存本能的真實人性。史考特在片尾很有趣地對應故事中指揮官偏好的迪斯可音樂,使用葛洛莉雅蓋諾(Gloria Gaynor)的經典名曲《I Will Survive》象徵生存意志堅定的馬克,然而原著作家威爾原本所想的,卻是經典音樂劇英文版《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1985)中的《Bring Him Home》,反而被使用為本片宣傳標語。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