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國外設計大學談教育交流、合作 (MSN閒聊)
2007/07/19 15:28:26瀏覽743|回應1|推薦8

看來國際化(跨國設計領域學術交流) 

成大是做的最好的

這幾年 感到 台灣還是要思考一條自己的道路來發展

重點是:台灣可以提供歐美哪些他們沒有的課程?

若是都一樣   沒有亞洲的特色   他不需要跟我們合作

目前看來可以做的是   把台灣當進入中國的買辦

 

亞洲文化   背後是新興市場的賺錢動力

比如   亞洲文字   亞洲網路特色   消費習性

因為中國興起   許多高階人才人有可能會被外派到亞洲

他們的下一代對投資兒子讀一點亞洲的東西才會覺得划得來

你是在歐美賣學位

產品就是要有特色

 生活型態  若沒特色   

歐美貨(教育學位,很花錢的商品)是比落後國家還要好

那是我在北歐當時看到 X大跟 瑞典X大學 簽備忘錄時的感想

尤其工業設計起源在歐洲 不是美國 更不是落後的黃種人國家

設計有貴族的越感的 甚至美國人這方面也不是很有信心

但是EMBA一講到東方思維 制度 法律 企業管理 就非到東方不可

 

有一次我美國招待家庭 

他在朗訊上班 負責對將要遷往亞洲的企業人做行前訓練 

我們就變成樣板

本來設計的主流是歐洲美國 那是近代

總有一天風水輪流轉

 

(問:所以 西方 藝術的發展 是為了宗教 要來 彌補 他們欠缺的精神層面)

我是覺得那是亂掰 美國的禪風  嬉皮文化  冥想  SPA  都很風行

台灣中國最近資本開始進步 那種物的慾望才難看

平等 對代是要好幾代的變化 歐美人看我們 就像我們對待菲傭泰國人

基本上 歐美人分不清TAILAND TAIWAN

除非我們經濟再強大 讓歐美有求於我們

亞洲人要兩倍的努力才有辦法得到西方人的肯定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eoffreyfang&aid=1101098

 回應文章

Empty Travel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數人物當看今朝
2007/07/27 01:12

很同意

禪不是日本的 卻被日本人大作文章 儼然正統

台灣要多幾個像証嚴法師 林懷民 侯孝賢

有精神層次的特色 物慾少的代表人物

才有看頭


「你所抵抗的東西會持續存在,你所靜觀的東西會漸漸消失。」 ─與神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