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錢往哪去可以不用怕?
2008/10/06 23:50:03瀏覽442|回應0|推薦3

萬寶週刊提供
2008 / 10 / 06 星期一 18:17

資產和金融兩根棒槌,敲響了全球經濟喪鐘,聲聲叫人膽戰心驚。有位資深經理人說,未來只有兩種東西會成長,一個是保險箱,一個是保全業。因為,「連錢放在銀行都會倒,乾脆把錢搬回家鎖在保險箱,再請幾個保全來看守算了!」

確實,現在不管把錢放在哪裡,風險似乎都不小,賠錢虧損甚至血本無歸,都時有所聞。不過,大家真的是口袋空空、資產縮水了嗎?許多投資專家都搖頭,認為:「大家不是沒有錢,是錢不敢拿出來花,又不知道該擺在哪裡?」

錢該往哪裡去,又該怎麼操作,才能做到暫時性的停泊和避險,這已經比如何投資獲利更讓人關心。雖然,找幾家大型銀行,把錢存進去也可以,日前紐約《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已經公佈全球10大安全銀行,台灣的台銀也已流入大筆資金。但是市場有一句老話說:「唯有留在投資市場中,才保有獲利機會。」 若能找到好的避險、停泊方式,不脫離投資脈動、靜待時局反轉,將是最好的方案。無論投資人喜歡投資的是股票、基金還是貴金屬商品,都有不錯的避險方式,可以讓錢短期進駐,安然躲過這一場金融風暴。

◆大陸有錢人用不動產避險

前任保誠投信大中華區總裁、現任上海裕順投資諮詢公司總經理的曹幼非,有20年兩岸股市、基金業務實務經驗,目前長年在中國大陸,他說:「台灣有錢人還是很多,但都很煩惱現金去處,紛紛尋求避險管道,而陸股基金長線仍十分看好。」

他指出,若是比較小額的資金,目前仍以透過銀行購買A股基金為主,畢竟中國股市已經跌掉7成,但中國仍是經濟成長重鎮,在政府祭出護盤政策之後,上漲效果顯然優於全球各地。若是大額資金,應可以利用2種管道。其一,是跟大型外商銀行申請房貸,在超精華地段買房地產,例如上海新天地附近,一棟合台幣1億元的住宅很多。房貸約能貸到7成資金,利用這7成資金就可介入A股基金,同時押寶豪宅成長潛力。

其二,是透過當地信託公司,參與一些小型的私募基金,這些私募基金收取的費用很高,而信託公司管理費1年約2.5%,也很貴,操作風險比較大。

曹幼非認為,全球崩盤之下,亞洲區和歐美區還是不同,畢竟中國、印度這兩大人口國,靠著廣大內需,明年經濟保持水準之上的成長,因此中國股市會在今年第4季呈現盤整,明年仍有不錯的上攻機會。

◆基金仍以債券型商品為優先

施羅德投顧副總裁張翠玲也認同,亞洲區畢竟沒有美國那麼嚴重的金融問題,而且台灣民眾對存款依賴度高,不像歐美對投資市場依賴度高,這樣東、西方不同的理財習慣,讓台灣金融業相對是安全許多的。雖然,目前台灣的銀行有150萬元存款賠償上限,但把部分資金分批放在銀行,仍有保障。

她強調,避險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觀念,就是分散資產。既然沒有哪一種投資工具是絕對安全,連政府都有可能會倒,那麼做到完全分散,即使「中獎」也只影響一小部分。

在全球全面降息的風潮中,張翠玲認為利率相對優惠的債券商品,還是安全又保值的選擇。尤其當一家公司出問題時,買這家公司股票的人是「債務人」,但買其債券的人是「債權人」,有被優先償還的權利,自然更值得在亂世投資。

「美債波動幅度較大,而且當全球資金回到美國救火,日後一定會用大量發債來彌補這一塊,債券的價格會下跌,所以建議佈置少部分即可。倒是歐洲和新興市場,目前利率水準都比美國高許多,未來的降息空間大,建議可以優先配置。」

張翠玲說,如果不想花心思自己配置,那麼買債券型基金,更能享有分散投資各類型債券的優點。但有一個重點是,投資一檔債券型基金前,要問清楚這檔基金的策略是什麼?她指出,最好是投資較多利率、貨幣型債券,會有較佳報酬率,但是如果是投資較多債信型債券,依目前信心崩盤的市況,報酬率將會偏低。

現在金融板塊出現重整,張翠玲感嘆,保有能力收購倒閉同業金融機構,都是大贏家,「價格太划算了!」像日前摩根大通收購華盛頓互惠銀行,立刻接收3000多億美元的資產和1900多億美元的存款;花旗也趕緊收購美聯銀行,變成美國第一大零售銀行。

雖然擔心美聯銀行過多的不良資產,會影響花旗體質,但張翠玲指出:「變成第一大之後,資金會自然流入,進而良性循環改善體質。」金融機構是如此,投資又何嘗不是?能夠現在還保有資金的人,是最大贏家,可以慢慢挑選適合的投資商品,價值型投資進場的時間早就到了。

◆股票有多種避險方式

比起其他幾位元專家,宏遠證券衍生性商品處資深經理張嘉洲,相對更保守,他認為:「這次的崩盤絕對不遜於2000年,指數下探到3、4000點都可能。」因此他提供股票操作上,非常實用的簡易避險法則。

投資人可以先採取「股票搭配期貨」,做多現股、放空期貨,兩邊金額都放一樣多,叫做市值避險。當前景多空未明,例如美國紓困案的決議前夕,許多人會這樣做,讓部位先「鎖起來」,之後再因應局勢做變化。如果,投資人願意多花點功夫,挑選股價波動度相對低的績優股做多,那產生正報酬機率就很高。

也可以用「期貨對應期貨,股票對應股票」。在全面崩盤中,可能金融股跌幅仍是比電子股重,那麼就放空金融期、做多電子期,或者是買進績優股、放空體質差的個股,用強弱勢差異來保住資金,記住兩邊一樣要放等值的資金。

再來則是運用「股票對可轉債」。張嘉洲指出,現在許多可轉債都跌破80元,其中也有不少是1年內債券持有者可行使賣回權的,發行公司必須在賣回基準日,用面額100元或比面額稍多價格贖回,因此利潤就浮現了。

但是,由於擔心企業有倒閉造成的違約風險,所以同步要做放空等市值的現股避險,如果公司真的倒了,可轉債賠錢的部分,會在現股部份賺回來。

不過,現在政府管制放空非常嚴格,因此張嘉洲提醒,要這樣對做避險的人,一定要「先空到、再買多」。這樣做除了保障自身資金安全,更能密切注意股市何時反轉,往好處想,他認為:「這才是真正財富重分配的時刻,讓人興奮!」

他提出一個谷底反轉觀察點,就是持續追蹤股市成交量,若日均量低於300億元、週均量低於1800億元、月均量低於1.2兆元,3種成交量都出現了,那不要懷疑:「仔細挑出3檔長期獲利穩定、股價當時超跌的績優股,將資金用力重押下去,數倍報酬的機會來了。」

關於應該挑選哪些股票、哪些基金在這波空頭走勢裡格外保值、如何運用銀行做避險,還有,是否可以考慮使用黃金商品避險,在之後的文章裡,都有更深入詳盡的分析。相信投資人的資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避風港。

引用網址: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fi=\NEWSBASE\20081006\WEB2035&vi=33684&date=20081006&time=18:17:26&cls=index6_fundnews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ary1938&aid=227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