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23 06:51:48瀏覽13158|回應53|推薦86 | |
● 本文同步刊登於今日中國時報、中時電子報
據 所謂「漣漪效應」,出自美國當代教育心理學家傑考伯,庫寧名著《教室紀律與團體管理》。此公研究發現,在課堂上當老師提醒學生注意其不當行為,或懲罰學生錯誤行為時,都會直接影響目睹此一過程的其他在場學生,並且透過耳語傳播,產生漣漪效應的擴散到整個校園,從而發揮教育的正面能量。 反之,如果教師縱容學生惡行,也一樣會造成其他同學群起模仿的負面學習結果,後果堪憂。 由此觀察近20年台灣社會,從「天上他知道一半,地下他全知道」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主導教改,以及教育部的自我繳械,任由毫無配套措施可言的校園民主化大行其道,乃至人本基金會的干預和介入師生教學關係,直接導致蔡英文的公然利用網路召募職業學生,遂有學生攻佔立法、行政院的無法無天,到今天竟見冷血學生揮刀屠殺手無寸鐵無辜者,都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發揮到極致。 職是之故,如何防範這起慘絕人寰事件的模仿效應,內政部和警方頂多只能在察查乘客安全上起到治標作用,最終仍須落實到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之上,才有可能治本的堵截未來的社會兇殺事件。 這個責任,不單各級政府必須捨我其誰,全民更須一肩挑起。但讓我們先呼籲台灣所有家長,請把糾正犯錯學生的懲罰權還給學校和老師吧。沒有紀律,人人自危。唯有標本兼治,才可挽救未來台灣人的寶貴生命,維護自己免於恐懼的自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