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冬季,讓我們拍鶴去
2013/11/26 15:40:19瀏覽158|回應0|推薦2
冬季是萬物肅殺的時節,有什么事值得讓人心動?如果你是一位玩攝影的“發燒友”,可干的事情多著哩,但要擺得上桌面且又讓人信服的,恐怕還是去拍鶴。泛烏蒙廣大山區的高原濕地正是黑頸鶴最為重要的越冬棲息地,而在鶴群數量最為集中的貴州省威寧縣草海濕地、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濕地、云南省會澤縣大橋濕地和云南省永善縣茂林濕地,年年追逐著一群群“長槍短炮”的攝客,用最原始的執著,為這些大自然的精靈們留下了美麗的倩影。不知從何時起,拍鶴漸漸走俏成為了一種民間自發的“拯救事業”。

其實黑頸鶴古來就有,并不是什么新鮮玩藝。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和同伴過家家,偶爾瞥見天空飛過的鶴群,通常都會高興地拍手跳躍,唱著“雁鵝雁鵝扯長,簸箕簸箕團團,犁頭犁頭彎彎”的兒歌。那時的黑頸鶴俗名叫“雁鵝”,是因其像大雁那樣遷飛,又像家鵝那樣的體形肥碩,兒歌中所描述的就是黑頸鶴成群飛過天空時的圖景。幾十年前高寒冷涼山區還相對封閉落汽車蠟后,山深林密,村單人稀,雖然尚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的束縛,但土著的村民們通常不會侵擾棲息的鶴群,那時的保護意識是人類自覺向善的柔意。而在自然災害尤其嚴重和頻繁的那幾年,也確實有人打過黑頸鶴的主意,他們偷偷獵殺落單的鶴回來下鍋享用,低調傳出的消息是肉質酸瘦不堪下咽,與它十幾斤重的分量和優雅的體態并不相稱,鶴的種群似乎在一種因禍得福的天意中漸漸保存下來,直至迎來它身價倍增的黃金時代。

過去人們對于黑頸鶴知之甚少,有消息說它們遷飛于西伯利亞甚至更遠的地方,然后就人為增添了許多曲折的過程。人們開始保護黑頸鶴,保護等級不斷上升,終于成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的棲息地也相繼成為國家或省級自然保護區,各地紛紛成立或公或民的黑頸鶴保護機構,于是通過衛星定位跟蹤,許多謎團被抽絲剝繭地一層層揭開,人們才恍然大悟,這種美麗的候鳥竟然是如假包換的“國鳥”,它的遷飛路線只有四百多公里,暑天在當年紅軍長征經過的草地—若爾蓋濕地產卵孵化,繁衍后代,而寒天則向南遷飛至云貴高原北部的冷涼山區濕地過冬,沒有一刻越出國門,拳拳愛國心可見一斑。

黑頸鶴是信鳥,每年春秋兩季守時遷飛,以烏蒙山區的角度來說,它“來不過九月九,去不過三月三”,在南北兩個棲息地各呆上半年時間,然后完成孵化、成長、交配、傳宗接代的全過程;黑頸鶴是忠鳥,忠實于它的棲息地,假如沒有其它特殊原因,鶴群年年只遷往同一目的地,并且將這一恪守代代傳遞下去;黑頸鶴是情鳥,它信守一夫一妻制,一旦失伴絕不另覓新歡,哪怕淪為鶴群中地位最低的孤哨也在所不辭;黑頸鶴是義鳥,相互為種群利益和整體安危奉獻擔當,從不計較自身得失;黑頸鶴是烈鳥,經常有人見到失伴的孤鶴在悲唳中一飛沖天,然后收攏雙翅墜落地面,以極為抓漏慘烈的方式為愛殉情,于是關于黑頸鶴的故事總是那么哀婉動人。

最早為拍攝黑頸鶴而四方奔走的人是孫德輝先生,他幾乎走遍了所有的黑頸鶴棲息地,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在他的帶動下,一大批醉心大自然的攝影愛好拿起了照相機,每年歲寒隆冬去極端的環境中觀察黑頸鶴,記錄候鳥們越冬過程的優美身影。我曾遇見過孫德輝先生一次,是在大橋濕地,隨著拍鶴者的跟風到了一種盲從的時候,也有人將這片由水庫尾閘淺渚地形成的候鳥棲息地稱為“念湖”,這次難得的相見也形成了我對孫先生的漫長牽系。那天一大早,孫先生帶著京城來的幾位攝影大師漫步鶴堤,就要擦肩而過的時候,經人介紹,我真真實實地握住了這位仰慕已久的老師。孫德輝是最早站出來呼吁保護黑頸鶴的公眾人物,也是昭通市黑頸鶴保護機構的首倡者和奠基人,他用手中的相機和勤奮的努力,將候鳥們的美麗神韻傳播到世界。但出現在我眼前的孫先生看上去要平凡得多,老老的,土土的,尤顯滄桑,生動體現了“平凡之中見偉大”的蘊意。較長時間以來,我都以孫德輝先生作行為楷模,踏實做人,認真辦事,有一分力發一分光,只求付出而不圖回報。這幾年,我和我身邊的攝影愛好者們也幾乎都在往返于各個高原濕地間,以器材和偽裝的優勢拍著鶴的照片,卻未必真正領悟到愛鶴的真諦,可以說盲目跟風是學術界中最大的公害。

但無論怎樣,拍攝黑頸鶴都是最有意思的,因為除了較為極致的氣候條件外,這種候鳥還具備聰明的頭腦和較高的警覺。黑頸鶴有著正確區分人類屬地的本領,外地人和本地人對于鶴群來說差別太大了,一眼就能看穿,即使穿上當地牧人羊毛披氈的外地攝客在它們眼中也無可遁形。陌生人是很難靠近鶴群而不致其驚飛的,通常百米以外便可引起鶴哨驚叫,相距七八十米就是臨界了,再近便只能拍到驚飛的翅影。當地農牧百姓距離鶴群三五十米也可二下相安,若是鶴食投放員鍛造門出現,距離可以更近,而遠處的鶴也會聞訊飛來,像小孩那樣的嚶嚶乞食,投食過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往往最能打動受眾。( 散文網:www.sanwen.net )

冬季拍鶴不能總待在一處,最好是四片濕地機動游走,因為各地山水風光和人情世故差異很大,拍攝的環境也各有不同,因此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的新鮮感。我經常會遇到有人問,你們不嫌幸苦地來拍這些“黑老娃(俗語,指烏鴉,也泛指各種大烏)”有什么用呢?說真的沒用,但可以怡情。近年來隨著影像器材的普及和“全民攝影”隊伍的壯大,特別是自駕游的攝影者大行其道,哪一個曾經成功過的題材不在泛濫著?但拍鶴真的是一種理想題材,一是冬閑時可以串地方,二是拍攝中可以磨心性,三是無論新手老手可以平起平坐各有所得,四是反正大家的作品都愁銷路也就都能漫不經心,有這么多好處的攝影活動,全中國大概也找不出第二個。

如果你愛攝影,如果你有親近自然的那份公益心,如果你還保留一點與生俱來的那份童真,那么我邀約你,冬季讓我們拍鶴去。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5632931&aid=963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