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海生館聽見鯨鯊的哭泣...
2013/07/29 01:00:33瀏覽79785|回應2|推薦17

2012年8月21日我在海生館拍攝,如今鯨鯊已然不再

今天再度造訪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一直喜愛那兒,特別是景觀開闊的「大洋池」。然而,這次剛到,立刻感受到詭譎的氣氛。原本垂直長幅鯨鯊海報已移除,缸中的大傢伙也不見蹤影。解說員正要講解,總是座無虛席的觀眾區卻疏疏落落。有些民眾甚至憤怒地低聲罵了幾句。我十分錯愕,立刻拿起手機查詢,這才發覺令人哀傷的消息。

多年前曾在報紙上看見某位墾丁居民投書:「在墾丁,沒有保育,只有觀看。活的生物被觀看到死,死的做成標本,以另一種形式繼續被觀看」。我以為這已經很哀傷了,卻怎知更悲慘的事情在海生館上演。圈養長達八年的鯨鯊在 7 月 10 日被野放,六小時內兩度擱淺身受重傷,卻仍被拖至外海,魚肚翻白沉入大海。7 月 11 日,海生館竟還對外聲稱鯨鯊已「順利游向大海」。


鯨鯊活著被利用營利,利用完不當野放致死。死後如多家媒體所述,又遭「棄屍」。海生館飼育鯨鯊不當,已不是第一次。2004年三隻鯨鯊引進海生館,因飼養環境不良,雌鯊「嘉嘉」健康狀況不佳,野放後下落不明,幼鯊暴斃,只剩下目前這隻。看過的人都知道,因飼養空間狹小,鯨鯊尾鰭經常刮到底部礁石造成潰爛,且因長期朝相同方向洄游,已造成脊椎變形。
 

早在 2010 年漁業署就已經要求將這隻鯨鯊野放,但是牠屬於海景世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財產,海生館無法決定。這間公司以 BOT 方式經營海生館,但算盤卻打得精,鯨鯊是搖錢樹,飼養八年至少為該公司賺進了上億,一旦野放就沒戲唱了。因此公司一直希望申請小鯊進口替換,才願意野放現今「服役」的鯨鯊。然而漁業署卻否決其申請案 (否決得好!已經造成三隻鯨鯊枉死的公司如何保證小鯨鯊的未來?) 因此,野放整整拖了兩年,海生館在經不住輿論壓力下,才勉強讓鯨鯊回歸大海,卻怎知「放生」等於「放死」。

鯨鯊放生後擱淺的照片,我看了眼淚幾乎要掉下來了!(圖片來源:NewTalk)

鯨鯊二度擱淺被曝曬三個小時,為何沒有人追蹤監控?(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鯨鯊「二號」被圈養八年,早已習慣淺水繞圈洄游,第一度野放,海景公司竟在只離岸約一公里處便將鯨鯊放出。鯨鯊野放進入大海根本不知道如何適應,只會繞著圈子游,並且隨海浪朝淺水游動。野放不到三十分鐘,這條長 7.2 公尺,體重 3,600 公斤的鯨鯊便已經第一次擱淺。第二次擱淺於 11:30 由漁民通報 (海生館居然沒有人監控!),直至下午一點多才從岸邊脫離。6 小時內兩度擱淺,第二次擱淺時鯨鯊已經全身脫水,呼吸停止,洩殖孔流血,卻仍然被繩索套住尾部,拖到外海,在魚已經翻白肚的情況下,繼續「野放」,終於沉冤大海。

根據《台灣醒報》記者方家敏的記述,海景公司野放「未按照中研院計畫案審議結果進行,也未依規定在通向黑潮支流的海口港進行野放,更沒有設置中繼站或馴餌訓練」,最後導致野放失敗。野放執行應由海生館專業人員來做,但卻反由海景公司執行。放養前連鯨鯊身長、體重都搞錯,導致 8 公尺的運送容器過小,讓鯨鯊在載運過程中產生許多刮傷。且在鯨鯊二度擱淺拖回海洋中之後,衛星標籤已從鯨鯊身上取下,雖然當時沒有人敢承認鯨鯊已然死亡,但是否相關人員已經認為野放不會成功,因此無須浪費價格昂貴的追蹤器?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就是海生館(海景公司)對待「鎮館之寶」的方式?鯨鯊壽命長達 100 歲,體型可以長到 25 公尺,這隻鯨鯊只有 7.2 公尺,根本還是個「青少年」,卻來不及長大!NewTalk 記者引述動物保護團體,認為「本次的野放作業、擱淺搶救的第一線人員都已盡力,野放計畫失敗的責任,不在於特定個人,而在於制度、結構的因素」。搶救鯨鯊的人員固然辛苦,然而倘若野放規劃得宜,讓鯨鯊逐步適應自然環境,又何須亡羊補牢的搶救?我們不禁想問,負責海生館 BOT 經營的海景公司,究竟是著重「生態保育」還是「商業經營」?

為什麼不設置中繼站或實施馴餌訓練?為何不按照當初承諾野放至黑潮支流海口港?是不是因為海景公司評估,設置中繼站成本太高,不符營利?是否因為野放前置作業、後續追蹤太花錢,整個野放行動一開始就只是做個樣子,而非確保鯨鯊野放成功?是否反正橫豎都要死,索性連運輸成本都省了,直接就近野放到離岸一公里的位置,不用送到黑潮支流?是不是因為反正海生館是國立機構,不怕倒閉,雖然鯨鯊一死難免輿論嘩然,但「風頭」平息後,自然有機會再引進小鯊?這樣,是不是就可以省去野放成本,同時又再添一隻搖錢樹?


鯨鯊多年來為海生館賺進至少上億的收益。此外,佔地廣闊且遍及各區的「紀念品」專櫃也總是既「吸睛」又「吸金」。然而,利潤運用在哪裡?改善飼養環境?增進學術研究?加強環境教育宣導?或是說,這些錢肥了經營者,卻害死了溫馴的鯨鯊!?除了鯨鯊,又有多少海洋生物在這個看似快樂溫馨的修羅場斷送生命!?

今天我在海生館,除了看見了鯨鯊的消失,還見到了水母區骯髒混濁的水質,我聽到遊客們一邊拍照一邊罵。花園鰻被飼養在圓柱狀的水箱中,水質不佳,骯髒混濁,缸壁也不乾淨。世界水域的巨藻區原本種植著巨大的水草,我在 2012 年曾拍攝過照片 (如下圖)。今天呢?幾乎都不見了!另外一區的黃鰭鮪魚下巴受了傷。鮪魚是天生的游泳機器,非得游泳才能順利呼吸,而且在大海平均游泳時速為 60-80 公里,瞬間時速可達 160 公里。結果海生館將他們大群飼養在哪裡!?狹小的空間,塞滿了來回游動的鮪魚,擠得像沙丁魚,看了令人不忍!對照海生館大廳不斷喧嘩廣播鼓勵遊客購買「海洋卡」年票的促銷,真是一大諷刺!聽到身邊有遊客說「這就是破敗的開始」。我心中一驚,希望海生館不要只顧商業利益,無視環境保育。短視近利的結果,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我於2012年8月21日拍攝的巨藻池


動物,究竟該不該「圈養」呢?還是應該回歸自然?這個問題其實各有討論。有位朋友跟我聊到,動物們本就不應該被圈養在動物園或水族館裡,牠們應該生活在國家公園,或是自然保留區。她說:「要看到這些美麗的生命,應該自己尋去,而非把它抓來人類的世界,這樣的豢養,一點也不美麗」。我真是衷心贊同。不過,我看過相關研究,其實目前至少分成兩派。一派是自然派,但另外一派 (例如木柵動物園),則認為現今環境破壞,很多「自然」環境已經不再「自然」,因此人工復育是幫助瀕危動物延續的一種不得已的方式。我曾聆聽電影《候鳥的季節》拍攝訪問,他們有提到錄製過程中曾經看見有剛出生的雛鳥掉出巢外,希望管理中心幫忙將鳥放回去。管理中心回覆是,要順其自然,萬物有求生本能,適者生存。這是因為候鳥數量多,生命力強,才能順其自然。但是瀕危動物可能就沒辦法了。例如貓熊,平時「性趣缺缺」,連交配都要工作人員給牠們看貓熊專屬A片刺激,這就非常必須人工協助了。

為了環境教育,並且在海洋食物鏈崩壞超過 30% 的情形下,圈養海洋動物進行保育,並供民眾觀看與學習,或許無法避免,而事實上民眾也喜歡觀看「活體」展覽。但是既然圈養,就要提供符合生態的良好環境。過去民眾往往只注意到在動物園中的動物,被關在狹小籠子中,因而變得焦躁憂鬱,卻很少發現到其實生活在水中,看似自由自在的海洋生物,其實也可能因為圈養空間過小,因而威脅到其健康,甚至造成心理壓力與緊迫。

或許,海生館仍然需要營利,因為利潤是支持海生館繼續運作的主要力量。然而,在生態保育與商業營運之間,仍然需要找到適度的平衡點。否則,鯨鯊的事件將不會是唯一的悲劇。而政府未來在考量觀光收益的同時也應該嚴肅考慮更加尊重野生動物的「共存」模式,而非一味圈養。例如生態導覽、由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帶領潛水、搭乘兼具環保的水下工具觀賞海洋生態,或許是另外一種選擇。

鯨鯊遭到不當「棄養」甚至是「棄屍」的報導

 

下方影片為海生館野放鯨鯊過程的錄影,看了令人倍加憤慨!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5551001&aid=8033849
 引用者清單(1)  
2014/09/30 01:01 【udn】 這有其他商品!生物 國立 海洋 博物館比價

 回應文章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野放? 準備夠嗎? 根本是拋棄吧!
2014/05/07 09:59

天呀!

不提也罷!

野放殺人鯨, 花了多少時間, 讓牠準備面對大自然?

這個鯨鯊野放? 根本是拋棄吧!





夏天Summer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9/07 12:32
s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