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06 20:40:44瀏覽706|回應2|推薦17 | |
下雨了!燠熱的午後原本火傘高張,突然天空一陣灰濛濛,風颼颼地吹,不久淅瀝嘩啦,雷聲隆隆,雨點從天際灑落! 有人喜愛下雨,有人卻深惡痛絕。愛與恨,通常與人們的生活模式有關。機車族很少喜歡下雨。我讀大學時,騎野狼125。與一般速克達不同,野狼必須跨坐,因此下雨時普通斗篷雨衣難以遮蔽身體,一定得衣褲分離。每次午後雷陣雨,眼見一般騎士好整以暇取出雨衣,俐落套上後揚長而去,就會覺得先套褲子再穿雨衣真是麻煩!野狼沒有腳踏墊,遇到積水時,濺起的水花勢必把鞋子弄濕,只好加穿鞋套。倘若雨一直下也就罷了,偏偏有時前一秒鐘雨勢如注,後一秒鐘卻又撥雲見日,千辛萬苦穿上的裝備頓時成為累贅,而且還燜熱難當。 騎車最怕突如其來的驟雨。有次,我從政大回家,經過秀朗橋前晴空萬里,一上橋卻風雲變色,雷電交加,大雷雨戲劇化地傾倒下來。橋上車流緊促,無法暫停穿雨衣,大家騎虎難下,只能瞇著眼睛忍受雨點狠狠砸在臉上,加足馬力往前衝。那時突然憑空打了個響雷,震耳欲聾,同時一道閃電劈在車前,我竟直接被閃電擊中!我親眼看見電流刺眼的光芒直落而下,然後反彈打在緊握龍頭的左手,手一麻,整台車子在高速中劇烈搖晃。高壓電的力量,竟然這麼大!我想,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屋頂所繪上帝與亞當指尖相觸的感覺,大概類似我被「雷吻」吧?不過很幸運,我毫髮未損。後來偶爾看見機車騎士被雷擊的新聞,往往非死即傷。我這種經歷,算不算是種奇蹟呢? 有人一下雨就發愁,但有人卻喜愛下雨。而愛雨的人,往往生活閑靜。我偶爾也愛下雨,便總是在生活悠閒的時刻,靜靜看著窗外的雨滴,想著悠遠的心事。又或者,帶把透明的雨傘走在雨中,看著雨點落在塑膠傘面,有種擊鼓般,節奏清脆明快的叮咚感。科學家說,雷陣雨後的空氣異常清新。一方面雨水洗刷了灰塵,另一方面雷電會增加空氣中的帶電粒子,「負離子」讓人神清氣爽。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下雨天經常令人感到詩情畫意吧?琦君說,下雨天連「玉蘭樹葉上的水珠都是香的」。而王維〈山居秋暝〉裡也提到「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字裡行間都充滿了提神醒腦的負離子與芬多精。相較於城市的喧囂與混亂,農村與山居歲月果然閑適靜謐得多。雨後的空山寂寂,流水潺潺,讓人胸襟開闊,眼界頓寬,因而可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而也唯有在安靜面對自我的時候,方能頓悟人生的基本價值,得以如梭羅在《湖濱散記》所說,「吸取生命的精髓」,並免於「在生命終結之前,發現自己原來不曾活過」。 李文輝繪〈山居秋暝〉 雨的興味,來自於感官的洗滌與解放。無論是「雨雪霏霏」或「煙雨濛濛」,每當眼前視線不再清晰,存在頓時成為一種可有可無的命題。而剔透的心靈,則將從澄淨的水中昇華出來。雨後有時出現彩虹,而受到洗禮後的青山總特別蒼翠明淨。有時,無數可愛的小蕈會在地面與樹幹露出小臉,甚至在夜間發光。墾丁社頂部落的生態解說員告訴我,夏夜雨後的墾丁,最適合觀察夜光蕈,許多人只知道海邊戲浪,卻不知在深幽幽的山中,悄悄綻放著螢光色的小雨傘。 除了視覺,雨的節奏同樣也引人遐想。古時候雨落在瓦片上,再從屋簷滴落地面,聲音肯定富有高度音樂性。倘若再放幾隻碗,水珠落進碗裡,叮叮咚咚,更是渾然天成的樂音。除了屋瓦,雨點落在樹梢,同樣引發悠遠的想像。白居易「秋雨梧桐落葉時」,楊萬里「芭蕉得雨便欣然」,無論蕭瑟、爽颯,都是閑情。我曾經造訪號稱中台灣最美麗民宿的「天空的院子」,它僻處南投山中,是個黑瓦白牆的古老四合院建築。我到的那天,飄著細雨,濛濛輕霧間,雨點打在屋頂,疏落有致,自成樂音。我靜靜閑坐於山邊一角的石椅之上,俯瞰雲海漂浮,渾然忘卻身在何處。入夜後,雨不曾停歇,滴滴答答的聲音,直入夢中,不知是幻是真。 我從高處俯瞰拍攝「天空的院子」 雨的美麗,往往來自於觀看者的抽離。雨,適合遠觀,而身處其中,卻不勝瀟瀟淋漓,時而濕黏難耐,時而深感「身世飄搖雨打萍」。能夠如蘇東坡般,「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走在雨中,而無入而不自得者,或許才是真正的豁達吧?但世事浮沉,又有幾人能夠全無罣礙?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