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紅線的台北101/世貿站4號出口,有個饒富趣味的裝置藝術品「相遇時刻」(The Moment We Meet),是藝術家黃心健先生的近作。它透過縱橫各十格的翻牌機械裝置(split-flap display)、結合電腦、感應器與網路,構成一百片馬賽克矩陣,呈現人臉照片,隨著不同排列組合,神態表情可以改變,畫面也隨之洗牌。此外,結合阮慶岳、廖輝英、須文蔚、陳義芝等詩人的文字創作,表現出時間軸線連結的兩個未來:「老人,是個人身體的未來,兒童是大我血緣的未來」。本文除介紹「相遇時刻」外,亦將介紹日本三宅一生展示櫥窗的翻牌裝置藝術、以及更早出現的「訊號噪聲」。此外,由矩陣構圖的觀念,也可遠溯自《楚門的世界》電影海報,在此也將概述。
利用翻牌機械裝置呈現拼貼畫面的藝術作品,其實並非2013年底正式發表的「相遇時刻」獨創。無獨有偶,2012年7月,Drawing and Manual 也曾幫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櫥窗設計出非常酷似的創意,同樣利用翻牌機械裝置構成圖象,同樣利用矩陣排列組合,讓圖形遞嬗變換。「相遇時刻」是攝影作品加上現代詩創作,展現兒童與老人臉譜;而三宅一生的翻牌裝置稍有不同,全部是手繪作品,主題內容當然是服飾與商品形象展示。從街道外觀賞,服裝圖案以馬賽克方式拼貼呈現,而從背面(也就是櫥窗內部)觀看,翻牌裝置的後台運作一覽無遺,彷彿像是機械錶鏤空裸露的背面,可以直接觀察精密機械運作過程,因此別具另外一種機械魅力。
三宅一生櫥窗裝置藝術同樣利用翻牌裝置構成
比三宅一生櫥窗藝術更早的,是2009年由LAb[au]設計的「訊號噪聲」(SN/Signal to Noise),這個作品由四列水平翻牌機制構成,每排128張,構成512張英文字母矩陣。這個矩陣可以任意排列組合形成文句,也可以隨機跑動單純呈現翻牌的韻律。身處其中,翻牌的沙沙聲環伺圍繞,「文字訊號」果然轉化成了「噪聲」。事實上對於數位科技稍有敏感度的人都會發覺,512為2的9次方,也是二進位數位運算中經常出現的數字。在此,當然更具有「訊號」的意象。
此外,「相遇時刻」由單張圖片構成馬賽克整體圖像的創意,也讓人想起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eman Show: the Story of a Lifetime) 的海報。我第一次親眼看到這張與人身等高的大幅海報,是在台北西門町國賓戲院,當時《楚門的世界》正在首映。遠遠地看,海報似乎只是楚門(金凱瑞)的頭像,毫無奇特之處;然而,靠近仔細看,立刻可以發現原來這張頭像竟是無數張獨立的小照片,透過分色拼貼,構成馬賽克。成千上萬的圖片,象徵著由監視攝影畫面所組成的「真人秀」(true man show)其實根本是刻意操弄下的荒謬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