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相遇時刻-台北捷運裝置藝術...
2014/01/05 23:35:14瀏覽5265|回應0|推薦15


    台北捷運紅線的台北101/世貿站4號出口,有個饒富趣味的裝置藝術品「相遇時刻」(The Moment We Meet),是藝術家黃心健先生的近作。它透過縱橫各十格的翻牌機械裝置(split-flap display)、結合電腦、感應器與網路,構成一百片馬賽克矩陣,呈現人臉照片,隨著不同排列組合,神態表情可以改變,畫面也隨之洗牌。此外,結合阮慶岳、廖輝英、須文蔚、陳義芝等詩人的文字創作,表現出時間軸線連結的兩個未來:「老人,是個人身體的未來,兒童是大我血緣的未來」。本文除介紹「相遇時刻」外,亦將介紹日本三宅一生展示櫥窗的翻牌裝置藝術、以及更早出現的「訊號噪聲」。此外,由矩陣構圖的觀念,也可遠溯自《楚門的世界》電影海報,在此也將概述。
 


   「相遇時刻」實際翻牌間距約40-50秒一次,上方與下方影片是快轉。本裝置採觀看者動作觸發翻牌,
但因來往行人過多,目前似乎改為自動翻牌模式。而文字翻動過於快速,不適合閱讀,單純以呈現畫面為主。
 


    翻牌機械裝置過去常使用於機場、車站,以顯示班次時刻。例如過去台北車站就是使用翻牌時刻表。隨著時代的推移,這種時間顯示方式有種懷舊的魅力,特別是當許多欄位同時翻動的時刻,那種沙沙的聲音,以及浮光掠影的景象變化,經常引發遊子的無限回憶與想像。因此,當2009年微風美食廣場有意使用LED取代台北車站大廳翻牌時刻表時,曾令不少人感到不捨 (詳見台北車站全台唯一翻牌時刻表 即將「翻」入歷史)。這樣的懷舊情緒,加上翻牌時不同欄位的排列組合,的確為裝置藝術帶來了無比的懷舊魅力與生命力。

台北車站大廳過去的翻牌時刻表


    利用翻牌機械裝置呈現拼貼畫面的藝術作品,其實並非
2013年底正式發表的「相遇時刻」獨創。無獨有偶,2012年7月Drawing and Manual 也曾幫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櫥窗設計出非常酷似的創意,同樣利用翻牌機械裝置構成圖象,同樣利用矩陣排列組合,讓圖形遞嬗變換。「相遇時刻」是攝影作品加上現代詩創作,展現兒童與老人臉譜;而三宅一生的翻牌裝置稍有不同,全部是手繪作品,主題內容當然是服飾與商品形象展示。從街道外觀賞,服裝圖案以馬賽克方式拼貼呈現,而從背面(也就是櫥窗內部)觀看,翻牌裝置的後台運作一覽無遺,彷彿像是機械錶鏤空裸露的背面,可以直接觀察精密機械運作過程,因此別具另外一種機械魅力。

三宅一生櫥窗裝置藝術同樣利用翻牌裝置構成

    比三宅一生櫥窗藝術更早的,是2009年由LAb[au]設計的「訊號噪聲」(SN/Signal to Noise),這個作品由四列水平翻牌機制構成,每排128張,構成512張英文字母矩陣。這個矩陣可以任意排列組合形成文句,也可以隨機跑動單純呈現翻牌的韻律。身處其中,翻牌的沙沙聲環伺圍繞,「文字訊號」果然轉化成了「噪聲」。事實上對於數位科技稍有敏感度的人都會發覺,512為2的9次方,也是二進位數位運算中經常出現的數字。在此,當然更具有「訊號」的意象。



SN/Signal to Noise也是以翻牌裝置構成

    從「訊號噪聲」、三宅一生櫥窗,到「相遇時刻」都呈現出運用翻牌機械裝置呈現畫面拼貼重組的魅力與潛能。他們透過類似的媒材,表達出截然不同的概念與意象,或呈現出資訊爆炸社會中的訊息焦慮,或細膩傳達品牌形象,或成為捷運站公共裝置藝術,從時間流逝的角度,象徵生命的運轉與循環。他們英雄所見略同的藝術手法,都大大延展了簡單媒材的藝術潛力。

    此外,「相遇時刻」由單張圖片構成馬賽克整體圖像的創意,也讓人想起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eman Show: the Story of a Lifetime) 的海報。我第一次親眼看到這張與人身等高的大幅海報,是在台北西門町國賓戲院,當時《楚門的世界》正在首映。遠遠地看,海報似乎只是楚門(金凱瑞)的頭像,毫無奇特之處;然而,靠近仔細看,立刻可以發現原來這張頭像竟是無數張獨立的小照片,透過分色拼貼,構成馬賽克。成千上萬的圖片,象徵著由監視攝影畫面所組成的「真人秀」(true man show)其實根本是刻意操弄下的荒謬產物。

請點擊上圖可看見主角頭像
由許多不同鏡頭拼貼而成
 

   《楚門的世界》海報是固定不動的海報;而「相遇時刻」卻是活動的翻牌機械藝術。透過整體圖片的細碎分割與重組,影像出現了與文字類似,可以重組而產生新意像的可能。在特定區域頭像隨矩陣圖格翻動的過程中,不只人臉可以出現變化,人臉五官也可以拼貼組合,產生不同的表情神態。在翻動過程中,我們可以察覺到齒輪機械獨特的魅力。每每聽到現場觀看的人們在圖片翻動時發出驚呼,因為上百片馬賽克片翻動的景象,實在很壯觀。

    台灣創意能量驚人,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投入,方能凝聚更多能量。除了「相遇時刻」,台北捷運藍線府中站的「空間之詩」同樣是經典的創意作品(詳見拙作〈流動空間的詩:電子通訊所營造的藝術氛圍〉
)。也正是因為這些公共藝術作品,台北捷運變得充滿藝術氣息,同時也凝聚了台北人的共同回憶。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5551001&aid=1038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