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1/15 10:34:18瀏覽612|回應1|推薦8 | |
人的夢想實現分成二種,一種是靠你的實力/天分,另一種是靠你的運氣/機緣。 我一直覺得,旅遊頻道像是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世界那麼大等的節目應該找我合作,原因無他,我最夢想的職業之一(除鞋子設計之外), 就是當一個旅遊節目的主持人。(妄想) (找你做什麼?!) 是這樣的,節目的內容可以針對"設計"為主題,由我的觀點跟我喜好注意的事物為主軸,帶大家不是只有普通的吃喝玩樂, 還有文化跟設計的巡禮、體驗。節目的插曲,我會安排有時候也即興的創作,可能是跟當地設計師交換設計,或者是參與設計一些小小的展覽、走秀。有時候也會穿插到當地設計師家去作客,煮飯、美食之類的小單元。(還越想越認真了....) 好吧,回歸現實,雖然這些節目的製作還沒找上我,但我還是很樂意跟大家分享我的設計見聞。(這種夢想純粹靠運氣)
從早餐開始講吧,簡單的牛奶加全穀物,來杯熱茶、幾片土司跟果醬,這一天出發之前都還在下雨。 我不確定哥本哈根是不是一個多雨的城市,但我肯定這樣的感覺,冬天一定是冷到爆的;因為英國也是這樣子的,濕又冷。 習慣就好了,這是住在冷國家的人給我的唯一建議,去忍耐到習慣,最後你就適應了。 反倒是現在住在台灣的我,經常因為太熱中暑而困擾,每天都期待秋天冬天快點來。 照片裡的瓷盤,是我一直都很嚮往的Royal Copenhagen, 民宿的主人是好野人,成套成套的餐具茶組任我用。 我的丹麥之行,幾乎在握著這堆杯子盤子滿足痴心妄想中渡過。
就是這個看似平凡的餐櫃,裡面擺的全是讓我會失心瘋的品味餐具。問什麼會讓我失控? 絕對不是睫毛膏或BB霜,撇開衣服鞋子不說,只有這種生活類的物件會讓我整個轉圈圈又轉圈圈(暈不暈啊你)
帶著家人到歐洲來自助旅行,我選擇民宿公寓而不是飯店,原因很多, 主要的是我希望他們體驗在歐洲的生活(多麼不方便),看似美好的遙想之下,其實充滿著無趣又平凡的生活事實。 對我來說是一點也不會無趣,但,對於多數台灣人來說,已經習慣便利跟迅速的習性,確實有點難適應。 但是,來到這種步調慢的地方,我們坐下來喝杯茶、吃碗麵、烤個蛋糕或看看雜誌都是旅行的一部分呀! 是不是?
窗外的雨停了,我們當時正在準備晚餐呢!這是到的第一天晚上。
客廳的另一面連接到兒童房,空間的採光非常好,幾乎所有的臥室都有接收到光線喔!
主臥室,床架高底下作為儲藏空間,挺聰明的。不過上下床的時候就有點恐怖。
這是兒童房,因為我們把主臥讓給老爸跟老媽,我跟老公就睡這邊。
根據我們的觀察跟猜測,屋主應該是音樂人喔!到處是樂器的文化之家。這間我二個老弟就睡此。 這屋主品味不凡,所以引發我們的好奇加揣測,屋子的一角看到女主人的玻璃櫃。
這時候我的職業病又來了,又開始想要看看人家穿什麼樣的鞋子,畢竟,你穿的鞋子也會代表你的品味。(這是個人主觀) 結果往裡面一瞧,媽媽咪呀,還果然跟我猜的一樣,高_______貴。
也不是說要幫別人廣告,但,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啥品牌,不用我多作解釋了吧。 好啦,不要怨嘆為什麼作音樂的會這麼好康,賺很大。我們走來到廚房,就像英國人說的, 冷靜一下,泡杯茶先。
明亮的廚房,我心神嚮往啊! 可惜他們沒有抽油煙機,丹麥人飲食習慣還真是很歐陸(Continental Style) 為什麼這樣子說? 他們的飲食習慣,基本上是冷食居多,所以不太會需要炒菜,也就不會那麼需要一台櫻花牌幫你吸油煙。
好吧,好像介紹太多跟住宿有關的東西,忘了今天的重點其實是設計。 去設計博物館是第二天的事情,而這一天就是整日下雨的日子,天氣陰陰的,幸好,雨下的不大,時停時雨。 走出門的時候,天空是這樣子的。
後來雨停了之後就有稍微好一些些。
以前我有個朋友,他過去念圖書館資源的科系,所以他告訴我,每造訪一個城市,他都會習慣去當地的圖書館去看看。 我也是的,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習慣到當地的設計博物館、設計相關展示館、地點、展覽去晃晃。 丹麥出名的設計產業屬工業設計最強,家具、杯碗茶具、玻璃....等產品,在這裡都可以輕易的察覺這個國家的設計力。 來之前就知道丹麥是工業設計大師搖籃,下面這張應該大家會覺得很面熟?出自大師 Arne Jacobsen之手。 其實這個設計博物館沒有帶給我很大的衝擊(好的方面)跟影響,(跟倫敦的V&A相較之下)展示的東西新舊各半。 有歷史性的物件,也有新的現代設計展覽。雖然如此,我還是有在這個地方發現了我喜愛的藝術家。 像下面這個展覽就是屬於當代藝術,有瓷器也有織品。
我很喜歡這個展覽跟概念,把結構(硬)跟其他元素(軟或硬)混搭,然後產出不同的結果。
結構有的來自自然物件,也有來自織品。再應用到陶藝、瓷器上面去,亦把結構放大,成為另一種空間感。
逛的時候,我看到藝術家本人(應該是她沒錯)就坐在角落打毛線,一團毛線從入口一直到展場內,有一種引導的意味。 可惜我不通丹麥語,否則我應該跟她交流一下。 再來分享一個也是很有趣的展覽,是帽子跟飾品設計;現場充滿趣味性的佈局讓人大開眼界。
有一部分的作品還可以拿起來試戴,我跟老公在這裡玩了起來,每一頂都拿來戴看看。 這頂還挺適合他的,哈哈!
這頂藍色的,有一種"神經律師"的感覺,也很搞笑。
好大一支喔,甲大支。
因為太大支,好重,我必須用手輔助。
帽子上面的細節
玩累了? 坐下來休息一下,還可以跟現場的同好交流。
還有一顆許願樹哩!
許願卡耶!
結果看到唯一一張寫著中文的許願卡,大陸的旅人在此的旅跡。
其實我來的這段期間,還挺多跟時尚有關的展覽。再走下去,就看到了一個用前衛概念主軸的展覽。
看的出來這是什麼材料嗎?
再來,乍看有三個人。
玄機在他們的頭上,裙子裡也有。
裙子是用吸管作成的喔!
他們的頭上各自站了一個猴子喔! 仔細一看,這些猴子在作什麼呢? 不好意思,有點晃啊! 裡面光線太昏暗了。 其實,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從東方來的哲理,竟然在西方的現代藝術也發現了應用,真的很奇妙很有趣。 大家呈現與傳達這個哲論的手法各不相同,日本東京的東照宮就有類似的建築藝術,一樣的哲論,但風格不同。 挺有趣的,有傳統的做法也有現代的創意,但表達的哲學都是一樣的。
(下圖: 格友 富士山邊的生活/東照宮)
逛到中後段,發現一些傳統的東西,北歐的鞋子跟傳統服裝;中間走道還穿插現代設計。
大家應該都知道,高跟鞋的發明,在歷史上其實一開始是給男性穿的。 那些有地位的男性服裝也充滿細緻的作工,絲毫不輸給女性的服裝喔。 不過,以前的人真的個子都不高,我覺得這些衣服的比例都好迷你! 作工精緻的服裝! 你看! 這種拖鞋、尖頭鞋幾百年前早就流行過了啦!
這種低跟真皮的女鞋,竟然可以被保存這麼久都不會壞掉。可見皮料的壽命比人類還要長喔?
雖然有點晃,但是還是可以看到上面的刺繡。誰來救救我,告訴我這到底是不是牛皮? 還是鹿皮?! (因為北歐人吃鹿肉吃的多呀)
看這套衣服可以得知,過去的人是欣賞與接受明顯曲線的,不像現代,好像越平版越受歡迎?(不好笑的雙關語) 這件衣服前面就是另一個展區,大家可能會說,根本鬼打牆了,逛這麼久還沒出去喔? 是啊,我逛到這邊的時候,其實已經肚子餓到血糖下降然後頭暈暈了。
這個展覽我也超喜歡的,是一個藝術家/設計師把傳統服裝,用不同的型態跟材料去演繹。 現場還有一台電視,展示這個傢伙跟一個舞蹈家合作拍了一段短片,就其實,設計也可以用舞蹈呈現的。 那我下次應該搞一場用踢踏舞呈現的鞋子設計發表,應該會很妙。(model會想踹我吧)
這種手法我也很常用,用傳統跟簡單的形體,套上很不一樣的布料、材料,就會讓原本傳統的東西,看起來很不一樣。 這個藝術家Yinka Shonibare出生在英國,但是三歲就回到非洲的奈及利亞去,長大後又回來英國念藝術,所以大家看, 他的作品有著很強烈的文化語言喔! 充滿著非洲的圖騰與色彩,跟他本人一樣,融合了西方的傳統跟非洲的特色。 真的很有幸可以親眼目睹他的作品,我好開心。想多了解他嗎? 可以到 http://www.yinkashonibarembe.com/biography/
我總是往"下"看居多,所以看看右邊這個展示模特兒穿的是啥鞋子。 抱歉,因為發現了一位很棒的藝術家太高興所以手震了。
可惜他沒有告訴我,鞋子是不是他的作品。殘念。
最後最後,我終於從鬼打牆的陣頭裡走了出來,跟老公找了地方坐下在這裡吃個簡單午餐。
因為北歐實在是Children Freindly的區域,也就是兒童最大的意思。好啦,這樣說好像有點怪。 也就是,處處是以兒童為考量的細心設計喔!大家看,連設計博物館的咖啡店,椅子都跟我們台灣三媽臭臭鍋一樣矮。
吃著吃著,在我逐漸從低血糖中醒過來之際,服務人員不小心地差點撞翻我的茶。 我也就隨之醒過來了,然後我跟老公朝美人魚還有新港前進。 [實用資訊] 來哥本哈根想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嗎? http://www.all-copenhagen-apartments.com/accommodation/apartments.asp 到這裡去看看,找一間公寓民宿入住,租台腳踏車,暢遊丹麥首都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