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的形態|Microsoft or Google|淺論死亡(下)
2009/03/08 09:15:12瀏覽1033|回應3|推薦0

也許過於以偏概全,我個人認為人類會對死亡感到恐懼的根本原因就是「愛」。如果沒有「愛」,我想人類對死亡就沒有那麼地懼怕了。可是,也有一種「愛」,可以讓人戰勝死亡。讓我來舉個例子來說明。

相信每個人都曾經體驗過失去親人的感受:一個人對親人死亡的悲痛程度,取決於他有多麼地愛那位逝世的親人。愛得越多,傷痛越深。可能就是因為這種害怕失去親人的傷痛,或者害怕讓親人傷痛的憂慮,才會讓人懼怕死亡。另一方面,你愛的人越多,或者是愛你的人越多,死亡的陰影攏罩的範圍就越廣。在希臘文裡頭,「愛」有四種寫法:

Eros:男女間的情愛或物慾的貪愛 (Sexual Love; Sensual Pleasures)
Storge:親人間的慈愛 (Parental Love; Family Love)
Philia: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或博愛 (Friendly Love; Philanthropic Love)
Agape:神對人的愛或讓人成聖的愛 (Godly Love; Holy Love)

我相信,讓人類對死亡產生恐懼的「愛」裡頭, Eros 佔最高,其次是 Storge,接下來才是 Philia,如果有的話。但是,《聖經》裡所用的 Agape,它卻反而可以讓人不懼怕死亡。

我喜歡中國人用「送行」來比喻喪禮。因為,如果說,死亡只是將「屬世的你」跟「屬靈的你」分離的一個步驟的話,那我們真的是為逝世的親人的「靈與魂」來送行。送行的人一定會淚汪汪,因為愛有多少,淚水就有多少;含淚送行,宛如將心裡對逝者的愛全部傾訴成遠行的祝福。只是生命的列車終究會帶著逝世的親人駛出月臺,而送行的人到最後也必須離開月臺,畢竟那兒不是生活的地方。我知道有些人會待在月臺不走,這時候不妨輕輕地告訴她:我們應該在乎的是,到底生命的下個目的地是哪裡?我們會在那裡相會合嗎?我很喜歡電影「魔戒3:The Lord of the Rings - The Return of the King」裡,Gandalf 與 Pippen 在幾乎絕望的 Minas Tirith 戰役裡的一段對白:

Pippen: So this is the end. (就這樣結束了。)

Gandalf: The journey doesn’t end here. Death is just another path. One that we all must take. Grey rain curtan of this
world rolls back and it all turns to silver glass. And then
you see it. (旅途不在這裡結束。死亡只是另一條道路,一條我們都必須走的路。路的盡頭,這個世界的灰色雨簾會被捲起,眼前盡是銀色玻璃的閃耀。然後你就會看到。)

Pippen: What Gandalf? What? (看到甚麼? Gandalf,到底看到甚麼?)

Gandalf: White shores. And beyond, the far green country
and a swift sunrise. (白色的海岸。後面緊接著一望無際的綠色田園。太陽從地平線上輕快地升起。)

Pippen: That isn't so bad. (那倒不是那麼壞。)

Gandalf: No. No, it isn't. (當然不。不是那麼壞。)

用這樣的心態來看待死亡不是很好嗎?有必要用「科學」來推翻這樣的心態嗎?有必要用抗拒「永生的盼望」來表現自己的「理性」嗎?話說回來,「理性」永遠是對的嗎?如果是一位有大智慧的人,我想他是不會用所謂的「科學」或「理性」來批判這樣的「信仰」的才是。講到這裡,讓我想起一段我非常喜歡的經文,「希伯來書」十一章第1跟13節: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Now faith is being sure of what we hope for and
certain of what we do not see...
All these people were still living by faith when they died.
They did not receive the things promised; they only
saw them and welcomed them from a distance.
 And they admitted that
they were aliens and strangers on earth.

「希伯來書」是用希臘文撰寫的。不少基督徒對「實底」這兩個字的翻譯,感到困擾。英文的翻譯倒是很白話易懂,sure of what we hope for。當第一次讀到「實底」,我就立即去看英文的對照,心理就起了個疑問號:「有必要這樣地翻譯嗎?沒別的中文字可以用嗎?」但因為看不懂希臘文,所以這個疙瘩就一直擺著,直到最近看了曾野綾子所寫的《晚年的美學》(姚巧梅譯),得到了個很好的答案:

「所望之事的實底」這句話中「實底」這個詞,在希臘文的字源中,以有著「成為現實」涵意之 HYUPOSUTASHISU 這個單字表現。這個單字擁有希臘文獨特的、繁多而深刻的意思。這個單字係「HYUPO (下面) + HISUTEMI (放置)」兩個字彙複合而成,具有「基礎、實在、實體」之意。但不僅如此,HYUPOSUTASHISU 也有「本質」之意,甚至有「確信」之意。

原來這個希臘文真的很複雜!古老的文字都有這樣的共同特點,那就是用字很少,但卻涵意多樣。這也怪不了他們,因為當時的寫作真的很麻煩,能寫上個幾千個字就了不得了,哪裡像現在這樣,隨便 copy & paste 就可以寫出上萬字的垃圾文章。中國古書用的文言文也是因為要刻在竹簡或石碑上而不得不「言簡意賅」,也就是說,用字要少一些,但意義要夠深廣。讀古文不但要有深厚的國學基礎、完整的歷史資料、以及豐富的人生觀察,更要有聯想力與創意,才能讀得透徹。難怪越來越少人懂得古文了。 Sounds like a good opportunity, 不是嗎?

所以說,「信」(faith)是對未來盼望的根基;是把生命放在「信」之上,然後藉著「信」將生命傳遞到我們這輩子都到不了的地方。所以,「信」絕對不能是空虛的,不能說要就要、說不要就不要的,因為我們要將生命放在它的上頭。我個人認為,「信」就像是無線網路頻寬(wireless networking bandwidth)。沒有網路連線,電腦就是資訊的棺木;沒有「信」,肉體就是「靈與魂」的監獄。雖然我用世俗的肉體是走不到神的應許之地,可是透過信仰,我瞥見了、也摸著了那肉眼所看不見的永恆奧秘。就讓我節錄曾野綾子的文章,來做個結束:

在「希伯來書」中,臨死前的人都很嚴謹地被描述著。無論從現實或抽象的意義來看,他們在世上,並沒有抵達應許之地。不過,他們並不絕望,而且也不認為自己的人生失敗。他們從遠處觀望自己所指望之事,打從心理歡喜,發出歡呼。即使沒有得到自己所盼望之物,卻仍確信那是光輝燦爛有價值的。

處於這種境界,即使在死亡之前,也沒有失去目標,仍然抬頭面朝目標的,眺望著目標。人一旦達到目標,在那瞬間,會變得空虛也說不定。不妨說正因為在現世沒能達到目標,因此,臨死前,才沒有失去目的。可以說至死都帶著盼望。那是信仰之心所湧現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希伯來書」非常理解人的宿命。它告示我們,世上不過是一時的宿營之地,人們都以身為苦難的旅客身份辭世。基於這種透徹的認識,真正有含義的信心才會產生,而且會心生感謝...

老年或接近死亡的年輕人,一定都眺望著彼岸。即使盼望無法達成,仍可以確信:「自己有所盼望」。因此之故,在最後的人生階段仍能夠持續地盼望。這是很有人性的。沒有目標的人,只有絕望。我希望自己能在「希伯來書」所記載「這些人是至死有信心」的狀態下走完人生。



.....多好的註解!真讓人感到平安...下回再延續《生命的形態|討論(13)》,來繼續談談《生命的形態|討論(一)》裡老亨利的案例。



P.S. 我又要到亞洲出差了。這兩個星期內的PO文次數會減少。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tmc&aid=2710595

 回應文章

J&TCONTENT之瓶頸社長
所有的事情都有神的美意與恩典!
2009/08/01 20:59

無意間發現您的部落格

談行銷   給了我一些新想法與創意

談生命   讓我覺得神透過您傳達給一些迷途羔羊訊息

為此留言謝謝您!也希望神的恩典更多賜予您!!

祝一切平安順利!!

偶爾我也會將自己創業經驗與大家分享

但最近詞窮   有機會歡迎批評與指教!

http://tw.myblog.yahoo.com/jatcontents/

http://www.wretch.cc/blog/amechung

Dolphin Moon(franktmc) 於 2009-08-02 03:42 回覆:
謝謝。喜樂平安,生意順暢。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更正
2009/03/08 23:34
下面回應文其一句應為:"知道人死亡後靈的境界"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
2009/03/08 15:29

‧感謝 Dolphin Moon 暢說信仰境界中的死亡,和"信"超越死亡。

‧"我是誰?" 從我眼我心我腦出去的明明是一個非常實在的"內在",一個真實的"指揮",我們直覺名之"靈",這是許多人有的識覺吧!如果我們慣為物質界掩蔽了直覺,才懷疑"我"是不是一個生滅出奇自動運作的肉體。這是讀後心得。

‧我們基督徒在神奇妙的引領下與衪"相遇"了,知道靈在死亡之後的境界,知道在這世的一切向神負責,於心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