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忠奸難辯-汪政府的登塲及身後
2012/02/19 02:49:52瀏覽334|回應0|推薦3


民國27年,汪精衛透過雲南軍閥龍雲和日本特務的安排,經雲南至越南.而 蔣介石亦在同時下達制裁令,同時對龍雲進行處份.在國府的壓力下,龍雲未敢依約支持汪精衛,在此同時,日本首相近衛文麿亦辭職,在越南的汪精衛,因此坐困愁城,但影佐偵昭、今井武夫不斷地安撫下,方決定在河內居留,等待日方的決定.


汪精衛滯越期間,新加坡僑領陳嘉庚不願汪精衛附逆,背叛抗戰陣營.因此寫了封長信,請汪精衛懸崖勒馬,回歸政府.但汪以曲線救國的理論,企圖說服陳嘉庚支持其決定.陳嘉庚大怒,致信國民政府,謂:凡政府官員、公務人員,與敵謀和者,皆以漢奸、叛國者論...此言論,促成了政府制定了整肅漢奸治罪條例,同時 蔣介石致書陳嘉庚,重申政府抗戰到底的決心.因此,日後陳嘉庚成立南洋總工會,號召南洋各界支持政府抗日,而與日本在新加坡的南進總會相抗衡,而成為日本政府眼中之釘,欲除之而後快.


3月,國府軍統局行動組人員鄭介民、陳恭樹至河內,刺殺汪精衛,誤中副車,將自港來越會合的曾仲鳴擊殺.曾仲鳴死後,不僅法國對中國表達強烈的抗議,日本政府亦驚覺到,若放任不管,一旦汪精衛遭國府制裁,中國將無人願意再與日本人合作,以華制華的戰略,將澈底失敗.因此,派人將汪精衛接至日本.同時汪亦令周佛海、高宗武、陶希聖與日方開始談判.但值此同時,汪精衛密令高、陶兩人赴南京,開始調查南京大屠殺百姓的死亡名單,同時將請資料造册.日方對此感到意外及不滿.但汪告知日方此舉是為讓中國軍民知道抗戰對國家、百姓的傷害,讓百姓支持和平運動...在汪的運作下,高、陶訪問了參予大屠殺的日軍將領,取得了第一手的資料,同時一一核對死亡同胞的資料,製作了「南京保衛戰軍民傷亡報告」,確認了三+餘萬百姓的死亡名單....


重慶國民政府獲知此一情報,開始透過杜月笙與高、陶二人接觸,希望兩人能攜此重要資料,棄暗投明.但兩人不相信杜的保證,希望能得到 蔣介石的親口保證.未幾,杜月笙取得 蔣介石親筆信,交給了高、陶二人,信中保證絕不追究其叛國行為,終使高、陶二人攜此資料,在軍統的掩護下,投向了國民政府. 蔣介石得此資料,秘而不宣,讓日本人以為該資料已毀,放心將日文本交東京收藏...日後成了南京大審,日方無法抵賴的鐵證...除此資料外,高、陶兩人同時帶了「日支新關係調整要綱」交予重慶大公報,將汪與日本合作的密約,公諸於世.


在日汪談判期間,雙方存在相當大的岐見.日方想要建立一個新的政府,且是與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滿洲國一樣的傀儡政府.但汪堅持要中華民國國府政府,要還都南京,同時堅持國旗不變,國民革命軍不變....引起日本軍方強烈反彈,雙方僵持不下.後在頭山滿、影佐偵昭、今井武夫的奔走下,達成了以下協議:國號不變、國旗上加裝一三角旗,上書和平建國,還都南京,軍隊改稱和平建國軍,臨時、維新兩政府併入中華民國政府.這有相當程度地維護了中國領土的完整.更重要的,是達成了一個重大協議:凡日軍攻下的每一個中國領土,必須無條件地移交給隨行之和平建國軍,凡所俘虜之敵對之中國抗日將士,必須全部移交國民政府,由國民政府收編、處置,日方不得加以傷害.....這使得南京大屠殺的悲劇,不再降臨中國大地,被俘之國軍官兵,亦逃過虐殺之待遇,而是加入偽軍,為了抗戰再盡心力....


民國29年3月30日,汪之國民政府正式還都南京,由汪身兼汪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員會最高國防會議主席,而葉蓬所屬的前武漢警備部隊,成了汪「和平建國軍」的基幹部隊,也成了吸引一些地方部隊投靠的號召,也吸收了前國軍將領郝鵬舉的投靠,亦從日軍手中,救下了龐炳勳、方先覺等不少抗日將士.


民國32年,日軍有意要求南京派兵參予大東亞戰爭,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放力,但汪很清楚和平建國軍參戰,只會當日軍的砲灰.因此堅拒派兵,但政府決定經濟參戰,任日本人將中國所產之礦產、物產,全交予日本,應付日本戰時所需,日本很不滿意,汪兆銘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名義,參與由日本主導的大東亞會議。會中同意參加總體戰,但仍拒絕派兵.日方相當不諒解,甚至懷疑汪與重慶暗通,但在汪的堅持之下,日方勉強接受.此時,汪的舊傷發作,健康開始惡化.負責診治汪的日本醫生熊本,建議汪赴日本治療,但有李士群、吳佩孚遭日本毒殺的前車之鑑下,讓汪妻陳璧君、周佛海、葉蓬皆持反對意見,汪本人亦不願赴日.但在支那派遣軍司令官畑浚六大將、影佐偵昭、今井武夫的勸說保證下,33年3月汪將大權託交陳公博之後,淒然赴日,受到日本官方元首之禮的待遇.


汪赴日後,隨即在名古屋帝國大學附設醫院接受手術,取出了當年遇刺留在體內的彈頭,身體一度好轉,未幾,健康急遽惡化,汪亦深知來日無多,說了許多悔恨與日本合作的話語,但他亦深知,他若去世,他將千秋萬世背負漢奸的罪名,他的國民政府,他的苦心亦將化為流水,因此他寫下了這首自嘲: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


33年11日10日,汪兆銘病逝於名古屋,遺言希望葬於總理之側,日方遵其遺願,將其葬於南京中山陵西南的梅花山.抗戰勝利後,汪政府文武官員皆以漢奸問罪.但在南京大審中,陳璧君極力為汪辯護:「日寇侵略,領導無力護民,國土淪喪,人民遭殃,而被迫每日生存於鐵蹄下,這是蔣中正的責任,還是汪先生的責任?說汪先生賣國?有那一吋國土是汪先生賣去日寇的?重慶統治下的地區,汪先生從未向一將一兵招降。南京統治下的地區,是日本人的佔領區,並無寸土是汪先生斷送的,相反汪先生以身犯險,忍辱負重,在敵前為國民生存謀福祉,每天生活在敵人槍口下,這有什麼國可賣?汪先生創導和平運動,赤手與日本人往還。收回淪陷區,如今完璧歸還國家,不但無罪而且有功。」


細看汪的一生,迷惑於權力,一生與 蔣介石對抗,投入和平運動,分化抗戰陣營,承認滿洲國...於民族大義而言,他的確是漢奸!但如果換另一個角度而言,若沒有他,南京大屠殺的悲劇,將遍及中國.換一個人上臺,將無力阻止偽軍上戰塲當砲灰,同時他亦先 蔣之前,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收回租界.同時,他下令偽軍不得對國軍主動開火,並全力清剿新四軍與八路軍,一定程度地削弱中共軍事力量,使其對重慶的危害,減到最低.同時其國民政府建立之後,在教育上亦有貢獻,汪秉持「一面合作,一面對抗」的政策,得到了許多自主的空間,而使得汪的國民政府,不完全是個傀儡政府,有自主的警察、軍隊、外交,這也是不可抹滅的貢獻....


我想....汪的心意,恐怕有幾首遺作,可以表達,如夜舟:


臥聽鐘聲報夜深,海天殘夢渺難尋。

舵樓歌厭風仍惡,燈塔微茫月半陰。

良友漸隨千劫盡,神州重見百年沉。

淒然不作零丁嘆,檢點生平未盡心。


不寐

憂患滔滔到枕邊,心光燈影照難眠。

夢回尤戰玄黃地,坐曉雞鳴風雨天。

不盡波瀾思往事,如含瓦石愧前賢。

郊原仍作青春色,鴆毒山川亦可憐。


夜舟中可見其欲救亡圖存的決心,不寐中透露其壯志未酬的悲涼,尤其臨死所作的自嘲中那句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後人續春秋.頗有為己明志之,以及無人諒解的悲哀.....是耶?非耶?斯人已逝,還諸大地吧....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lin0727&aid=612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