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引用他人著作,註明出處就沒事?
2023/01/10 13:09:37瀏覽1281|回應0|推薦6

本文只討論出版作品販售與個人在網路上貼文,這兩種文字創作者最可能遇到的狀況。

 一、出版作品販售

其實,著作權的「合理使用」(即註明出處且範圍合理,可不用告知作者直接「引用(註)」)一向排除「營利行為」。

1、著作權法第46-1條:「但有營利行為者,不適用之。」「利用人應將利用情形通知著作財產權人並支付適當之使用報酬。」

2、第52條:「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本條並未包含出版販售。

3、第65條:「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

所以,任何形式的出版「販售」都是營利行為、商業目的,都需告知原作者並支付費用。

 

二、個人在網路上貼文

著作權法第61條:「揭載於新聞紙、雜誌或網路上有關政治、經濟或社會上時事問題之論述,得由其他新聞紙、雜誌轉載或由廣播或電視公開播送,或於網路上公開傳輸。但經註明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者,不在此限。」分析如下。

1、載體為「新聞紙、雜誌、網路」,如為書籍、CD……等則不適用。

2、議題為「政治、經濟或社會上時事問題之論述」,其他如創作、旅遊、美食……則不可以。

3、需作者沒有註明不許轉載,如有註明不許轉載則不可以轉載。

4、引用者限在「網路上」傳輸,而非以實體出版等方式為之。

5、不能依前四項主張合理使用者,都必須要得到作者同意才能轉載。

 

三、所謂「註明出處」

註明出處只有兩個意義是:1)證明我沒有剽竊或抄襲。2)證明我沒有盜用原作者的「著作人格權」(即作者姓名)。但不能證明沒有侵犯作者的著作財產權(使用而未給給付,就是侵犯)。而且,不管合理使用無須作者授權,或已得到作者授權,都需註明出處。

 

四、法令與實務的落差與風險

雖然法令規定的很清楚也有嚴格,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實體書、網路文章,引用了很多各類文章和照片,「實務上」,我們可以看到挨告侵犯著作權的,大多是下列兩種狀況。

1)文字沒有註明出處(即構成剽竊或抄襲)。如:張善政的收費研究計畫(營利行為)涉及抄襲,宏碁正式函覆農委會說,張有在文末羅列參考文獻,所以沒構成抄襲,而事後也未見被參考單位出來主張著作財產權(營利行為需告知及付費)。

2)使用攝影、照片沒有註明出處,或雖然有註明出處但沒告知與支付。應該是它們雖然只是一張照片,但花費的工夫卻不亞於創作一篇文章甚至一本書,所以作者會很在意吧。 所以,法令與實務間的落差與風險,作者便要自己好好評估拿捏了。

結論一個概念,著權法旨在保護創作人的權益,所以除了「部分」文教、公政、學術、大眾所需外,其餘都是需要告知付費的。

 註:所謂「引用」即是必須註明出處。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77503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