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屋頂上的提琴手 (4/15): 電影簡介
2012/02/06 11:30:47瀏覽1857|回應0|推薦0
要跳好以色列舞,不得不多接觸猶太人的生活, 實際接觸或接收各方面資訊來源.

我極力推薦屋頂上的提琴手這部電影.

你可以知道為什麼猶太人頭上總是帶著小帽,或腰前要帶著小方巾?

為什麼要進去某人的家前手要做一個動作, 這是什麼動作? 代表什麼意義?

公開宴會男生與女生要用繩線分隔開?

雖然住在烏克蘭的猶太人不能代表所有的猶太人,但猶太人的傳統保存得相當完整,

以小見大,對以後我們跳東歐風的以色列舞時會有所幫助.

以下為影評:
導演:諾曼‧傑維生(Norman Jewison)
編劇:修隆‧阿利堅(Sholom Aleichem)
演員:托普(Topol)
   諾馬‧克蘭(Norma Crane)
得獎:1971年奧斯卡最佳音樂編曲獎
美國 / 1971年出品 / 181分鐘


從西元前700多年至1948年,流亡世界各地二千餘年的猶太人,可以維持種族不滅所依賴的就是文化與傳統,如宗教與婚姻的習俗等。電影「屋頂上的提琴手」(The Fiddler on The Roof)就敘述這樣的故事。以20世紀初期的烏克蘭鄉下為背景,劇中的父親泰維與其太太及五個女兒居住在一個烏克蘭南方猶太人的村落安拿提卡夫,安居樂業,過著傳統的猶太生活,而平日泰維對女兒敦敦教誨的就是猶太人的文化與傳統。然而因為 沒有國家的保護,村中的猶太人必須忍受當地蘇聯警察的欺壓,並被視為二等民族。猶太傳統的男婚女嫁是需透過媒朔之言,並由父親同意才可。勤奮但不富有的泰維為了讓女兒們將來有較好的生活環境,遂答應村中富有的屠夫伍拉薩的要求將大女兒賽朶嫁給他,二人在家中相談甚歡,繼而相偕至小酒吧慶祝,並向酒吧中的猶太朋友們宣佈此項喜訊,眾人欣喜若狂,開始唱傳統歌謠及跳傳統舞蹈,此時酒吧中的烏克蘭人欲加入慶祝,卻為猶太人拒絕,在一些人的湊合之後,原本互不往來的雙方,一起唱歌跳舞同樂。導演在此處將猶太民謠與烏克蘭(其實是俄羅斯)的獨特唱腔的歌曲結合在一起,並將二個民族的傳統舞蹈結合,舞者以自己的傳統舞步時而單獨跳,時而相互在舞蹈隊形中穿梭,不但精采而且融洽,這是全劇最精采的二幕之一。

之後,賽朶不同意嫁給屠夫伍拉薩,反而選擇自由戀愛的對象,貧窮但有抱負的裁縫師麥妥,這樣的做法因強烈違反猶太傳統,受父親泰維極力反對,泰維在反覆思考後及經過一番掙札後答應女兒的要求,亦表現了泰維的明智與猶太人的智慧。全劇最精采的第二幕,就是麥妥與 賽朶的婚禮,在加布里德‧馬利(Gabrid Marie)作曲的「金婚曲」(The Golden Wedding)配樂下,全村的人皆來參加歡樂的婚禮,唱歌跳舞,村民跳了一首以猶太民謠改編的「水瓶舞」,令人驚嘆,婚禮中村民對傳統與時代潮流產生矛盾間的對話與權宜接受,亦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在婚禮中父親與母親唱的一首歌,也就是目前聞名全世界的本片主題曲「日出日落」(Sunrise Sunset),歌詞中充分流露 父母親對子女的親情及猶太民族的智慧.
[引用: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9040506591]

音樂:

1. Prologue and tradition & main title
2. Matchmaker
3. If I were a rich man
4. Sabbath prayer
5. To Life
6. Miracle of miracles
7. Tevye’s dream
8. Sunrise, sunset
9. Wedding celebration and the bottle
10. Do you love me?
11. Far from the home I love
12. Chava ballet sequence
13. Anatevka
14. Final

附註: 本文在2009/06/13 發表於舞之心論壇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