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蘭亭集》與《蘭亭序》
2009/02/12 00:45:47瀏覽5870|回應3|推薦92

《蘭亭序》又名《臨河序》《蘭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東晉永和九年(353)王羲之書,米芾譽之為“天下行書第一”。真跡殉葬昭陵,有摹本、臨本傳世,以“神龍本”最佳。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間有側鋒,筆畫之間的縈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佈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此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現已失傳,坊間流傳,《蘭亭序》在王羲之死後的二百七十年間在民間珍藏,後唐太宗從民間賺進禦府,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愛不釋手,稱其書“盡善盡美”,“置於座側,朝夕觀覽”,遂遺命以《蘭亭集序》帖殉葬。從此真跡失傳。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不過在我讀小學那個年代,書法老師就以一句遺憾美道破這些爭論。

好在唐太宗李世民于貞觀十年,曾讓人摹拓十本以賜近臣。一般認為在所有臨摹本中,馮承素的墨跡摹本最為神似。而後世臨摹《蘭亭序》的版本不下數百種。還有各類木石鐫刻本,摹本,臨本。這其中不乏大家之作,也有文人雅士的追捧。而最有名的幾副臨本除了剛才提到的馮承素神龍本外,還有《定武蘭亭》,傳為歐陽詢所臨摹等,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有摹本,記得毛澤東也曾有臨本。

    《蘭亭集》與《蘭亭序》是不同的,《蘭亭序》是為《蘭亭集》而作的序,此序出自王羲之之手,而《蘭亭集》卻是一本由37首詩組成的詩集,關於《蘭亭集》的來由是這樣的:東晉永和九年(西元353年)的三月初三,當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孫統等四十多位文人雅士聚于會稽山陰的蘭亭修躒,曲水流觴,飲酒作詩。

眾人沉醉於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彙編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人又推王羲之寫一篇《蘭亭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這就是名噪天下的《蘭亭序》了。

蘭亭集序(晉)王羲之全文如下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x789456&aid=261585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滿頭問號..
2009/04/16 09:30

這個字

跟我小時候學書法的字怎麼一點都不像??差好多ㄟ.....好奇怪??

而且

說實話

寫的好醜..少寫了還用補的..寫錯字還塗掉..

我看前面介紹的文章寫的這麼神

結果有點幻想破滅的感覺...

我這麼講..你會不會以後不准我來你的版了??


古 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傳後
2009/03/05 15:35

觀賞古聖賢之真跡墨寶

令人感佩

只怕未來越難見到了


鐵肩(fox789456) 於 2009-03-11 12:15 回覆:

您好,

謝謝您來賞,

故收藏於此存記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佳文共賞
2009/02/25 09:16

書文俱佳 令人感動

難怪唐太宗要如此心醉了

謝謝分享

 水 

鐵肩(fox789456) 於 2009-03-11 12:16 回覆:

不客氣,

歡迎來賞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