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考大學準備國文科,老師、家長都只要求學生熟讀教科書,但檢視學測18年來的國文題目,取材課本外的白話文越來越多,想拿高分,得多涉獵現代文學的名家名作,如白先勇的《台北人》、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簡媜的散文、余光中及楊牧的詩和散文等。
春節前才剛考完的學測,從民國83年開考至今,考題較傳統聯考生活化,尤其白話文的題目更是靈活,大多取材自課本沒有的作品,以今年學測為例,根據台北市高中國文科輔導團的統計,白話、文言文占題目已達一比一,高中國文老師認為,大量課外閱讀,才有助準備白話文考題。
政大附中國文老師楊曉菁指出,要準備學測國文的白話文部分,可分成兩大方向,一是閱讀名家作品,二是多閱讀報章雜誌的各類文章,包括經濟、環保、社會、生物、歷史、科技、電影類的文章都曾在閱讀測驗入題,且題幹很長,考驗學生的解讀、邏輯推理能力,如今年取自曾貴海的文章〈河流終將成為記憶〉,就和環保有關;98年還曾取材舒國治的聯合報專欄文章,談「海角七號」風行的社會現象。
至於純文學的小說部分,楊曉菁建議閱讀名家的作品,如今年白先勇的名著《台北人》入題,但要考生選出一段詩詞,作為該書注腳,融合文言、白話文。白先勇的知名短篇小說「遊園驚夢」也曾入題。
張愛玲的小說也一定要涉獵,歷年考過「秧歌」、「金鎖記」及曾改編成電影的「色戒」、「紅玫瑰與白玫瑰」等。
出題比率稍低的散文,楊曉菁建議讀名家精選集,如余光中雖然大家都讀過他的詩,但反而散文較常入題;楊牧、陳黎等詩人,也是新詩、散文都曾入題,陳黎還在他的網站(http://www.hgjh.hlc.edu.tw/~chenli/index.htm)一一刊出他被選入考題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目前就讀政大附中國中部的簡媜,作品曾多次被選入學測及指考,楊曉菁說,簡媜的「水問」、「女兒紅」等文學性較高的早期作品,較常入題。
至於考生最傷腦筋的新詩,較少出詮釋題,主要考文句選填,或打散句子要求重組,考生同樣只能挑選名家作品閱讀,楊曉菁說,多讀詩,不但有助文字更精練,作文可加分,一旦遇到新詩考題,也較有「語感」,即使猜答案,命中率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