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7 15:25:18瀏覽4318|回應4|推薦73 | |
好萊塢很多講到古羅馬帝國的大片,都少不得有羅馬競技場(或稱鬥獸場)的場景。當時羅馬人的娛樂之一便是將罪犯和野獸放在一起,讓彼此鬥個你死我活。這些所謂的罪犯其實有許多人並未犯什麼罪,他們是為信仰受逼迫的基督徒。 我們這天的第一個景點就是羅馬競技場,車行途中也經過一些著名的地方。首先我們行經台伯河,從小在地理課本讀到它是羅馬的重要水源。看見台伯河的同時,遠遠也望見了梵蒂岡羅馬教廷。走走又看到一座宏偉的建築物,我們的羅馬導遊稱之為「白色結婚蛋糕」。可惜車在行進之中,只照到蛋糕的側面。這是維托里亞紀念堂(Altar of the Fatherland),是為了紀念義大利統一之後的第一位君王而建。
▲橋下是台伯河,遠遠可望見梵蒂岡。 ▲維托里亞諾紀念堂被暱稱為白色結婚蛋糕。
位於羅馬市中心的競技場,從公元70年開始建築,費時10年完工。它被視為是古羅馬文明的表徵,也是當今全世界最大的圓形露天劇場,可容納至少5萬名觀眾。除了鬥獸的場面,這裡也曾上演戲劇以及處決犯人。走過20個世紀,這棟建築歷經了嚴重的地震和人為的破壞,雖然已非昔日的樣貌,但至今仍屹立不搖。它仍是羅馬市著名的地標,更被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觀之一,與古代世界七大奇觀分庭抗禮。 舉目所見,這棟建築由數層拱門往上堆疊,共有幾層。走近一看,覺得很奇怪整棟建築佈滿了洞洞,千瘡百孔。導遊說那原本都是鐵製的大螺絲,使得建築更為堅固,不過多年來遭到人為的破壞。尤其是第6-8世紀時,嚴重的物資短缺,使得很多古蹟的金屬部分被循環利用(recycle)了。沿途我們的羅馬導遊不斷強調,義大利人很喜歡recycle,凡是看到古蹟短少了什麼,必然是被拿去recycle了。
▲羅馬競技場外觀。
▲競技場整個建築都千瘡百孔。
▲仰視亦頗為壯觀。 我們依指定的路線進到競技場,這競技場既然可容納幾萬人,人潮進出的安排也煞費苦心。略呈橢圓形的競技場在最低層共有80個出入口,平民百姓可用的有76個,這76個出入口和連接的樓梯都標明了數字,以確保出入場可以井然有序。在古羅馬便有如此井井有條的安排,無怪乎古羅馬人能發展出至今仍沿用的上下議院政治系統。
從後人補畫的設計圖可看到建築的原來風貌,頂上還設有遮陽篷。外牆的拱門原本每個都立了一尊雕像,可以想見那是何等華麗!不過如今這些雕像全都不見了。環顧競技場,整個圓周都是觀眾的座位,底下是在鬥獸之前關野獸和鬥獸人的地方,現今這部分仍看得出昔日景況,但在其上的平台──也就是所有的活動上演之處──則僅存一小塊可供憑弔。80個出入口之中有4個沒有標示數字,一個位於平台後方,爭鬥而亡的人或獸就從這裡被拖走,所以被稱為死亡之門。死亡之門正對面的是生命之門,爭鬥後存活的便可從這裡離開。另有2個出入口,其一為皇帝專用,通往全場最好的座位;其二則為官員使用。希臘羅馬是拜多神的,最後這個出入口也通往羅馬供奉眾神祇的專區。後來為了紀念在此殉道的基督徒們,一個十字架便樹立在昔日眾神祇區的位置。
▲從競技場的設計可看到原貌。 ▲設計的橫切面。
▲競技場的內部,平台是鬥獸之處。 ▲從另一角度看競技場的內部,平台之後為死亡之門。 ▲十字架紀念在此殉道的基督徒。
君士坦丁凱旋門緊鄰著羅馬競技場,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在米爾維亞橋一仗大捷而建。它是羅馬最大的凱旋門,也是羅馬現存的凱旋門之中,最新的一個。這個凱旋門完工於公元315年,它循環利用(recycle)了第2世紀一些紀念碑的浮雕。雖然凱旋門正在維修,但並未遮掩住她精緻的雕刻。正面有兩個圓圈,這些便是從第2世紀recycle的浮雕,圓圈下面橫的一塊雕刻才是第4世紀君士坦丁時期的作品。凱旋門門柱的側面也一點都不馬虎,同樣有著美麗的雕刻裝飾。
▲競技場和君士坦丁凱旋門並肩而立。 ▲門上的雕刻頗為講究。 ▲君士坦丁凱旋門門柱的側面。
▲從競技場看到君士坦丁凱旋門的另一面。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