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3 15:54:33瀏覽1526|回應9|推薦101 | |
M50/由老廠房、舊工廠形成的「創意產業」 藝術家園區
六月的上海,溼黏的空氣中透著梅雨季節特有的果子成熟的甜味。 依循著自己身體的節奏和老公精心規劃過的旅遊譜子,在時差尚未完全調轉下,招了出租車來到上海最為知名的「創意產業」園區 - 莫干山路50號 ( 簡稱M50 )。 灰濛濛的天空飄著細雨,早上十點鐘這兒靜寂無聲,和上海市區擁擠的人潮呈鮮明對比。園區十一點開放,老公提議先在園區的咖啡書屋喝咖啡看資料,女兒們乖巧,坐定點好飲料後,從各自的背包內拿出紙筆塗鴉。 旅遊資料上介紹創意園區「營造了蘇州河沿岸濃厚的文化氣息,成為上海時尚文化新地標,M50儼然已是上海前衛藝術概念的符號」。憑著這幾句話無論如何是一定要來拜訪的。2004年初美國時代周刋曾將M50列為「推薦参觀之地」,其聲名直逼纽约蘇荷區和法國塞纳河,此刻於我,對這片傳聞已久的紡織舊廠房遺存,還多了份朝聖的心情。 放眼望去,整個園區色彩單調,不同於紐約蘇荷區活潑跳躍的氛圍。M50是個約有十多個建築物的建築群組成的藝術區,結構及位置各不相同,除了由五十多間舊廠房和倉庫改裝而成的畫家工作室外,近年更有了專業大型藝術機構 (藝廊)入駐。聽說,其中由瑞士人勞倫斯創辦的「香格納畫廊」和由義大利人樂大豆創辦的「比翼藝術中心」是目前中國境內最好的畫廊,並在國際藝術界享有較高的聲譽。 天空繼續飄著綿綿細雨,卻絲毫不減在這裡閒逛的樂趣。兩個女兒在一幢幢的建築物間穿梭,玩起了海盜挖掘寶藏的遊戲。我和老公緊隨著女兒蹬蹬爬上一道舖着紅地毯的樓梯上樓,赫然映入眼簾的是份不在預期中的驚喜。一個大而完整、樸實略帶陳舊的藝廊 -- 藝術景中心 ( Art Scene Warehouse ) , 悠然在此展覽了數位藝術家的創作,其中包括旅法畫家潘曦的作品 (另行介紹),算是今日看畫最大的收獲。 可能是基於房租考量,園區內大多數工作室的室內面積並不大。一位藝術家表示,2003年他剛來莫干山路的時候,當時房租一年只有幾十萬,到了2004年底,經由媒體的宣傳,這個地方紅火後,房租漲到了一年幾千萬。從2006年開始,M50逐漸由學術向商業轉化,有了名氣後也發展出了些問題,事實上,這兒漸有魚龍混雜的味道。 但不管怎麼說,M50改變了外人對這個被詬病為只有金錢沒有文化的城市印象,它帶動了一批畫家和藝術家,使得上海當代藝術的隊伍龐大起來,見證了生活經由平凡到創意,可以締造出更多的感動和堅持,並藉由這個過程,讓人們意識,美的本身,不再只是挑剔和貪婪。 創意產業的核心是藝術家,如何讓這批創意工作者不流失純粹和熱情,如何在混合了商業化的經營模式後,不因過多的商業衝擊,媒體的報導和人為炒作而流失了生命中寶貴的創作元素,似乎成了藝術家和當地政府在發展「創意產業」不得不思維的重要課題。 傍晚時分,沿著園區外圍塗鴉牆漫步,看著那一幅幅恣意揮灑、帶有各種情緒的畫作,十三歲的女兒疑惑地問,是不是大多數藝術創作者首先要堅持「做自己」?對於這個牽涉層面廣闊的發問,看著雨過天青格外明亮潔淨的天空,我思索着該如何讓女兒明瞭,大凡生活中有思想、文化氣息濃厚的東西,人們都該謙虛學習並欣喜接受。 園區內專賣美術書籍的咖啡書屋
漫步於園區內部,到處可見傳統的磚木、鋼鐵混合建築物,原是蘇州河畔保留最為完整的民族紡織工業建築遺存。
2004年初美國時代周刋曾將M50列為「推薦参觀之地」
藝術創作天地隱藏在小倉庫內
室內面積不大的工作室
莫干山路50號内著名的「香格纳畫廊」入口處。
上海比翼是個非營利機構,免費提供藝術家展出空間。 順畫廊 畫廊內的燈具由厨具用品製作而成
左圖潘曦作品 右圖藝術景中心
逛這些不同風味的藝廊和工作室時,會有不同的樂趣。
M50整排的塗鴉牆,藝術家堅持和揮霍的,僅僅是「自己」而已。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