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29 08:05:28瀏覽476|回應0|推薦7 | |
【觀重建老師的孤單有感】 品重建老師孤單文,閱讀起來一點也不陌生,孤單確實能幫助人在深處找到那最易被忽略角落,當人看見內心最深的角落時,多數的情緒是錯綜複雜的。有人憤怒抗拒,有人漠視忽略,對此我有著跟重建老師一樣的感受,我會讓孤獨在身旁駐足,一個人敲著鍵盤,讓孤獨在思緒在字句中奔竄,孤獨、悲傷、哀愁……,經過我們真誠的相處,那悲卻不傷,那孤卻不寂,此時連哀愁也是美,或許你會問是如何做到的?請給情緒一個位置,好好善待它,就會有如此轉化的力量產生。 在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中提到: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生命中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 我們可以自我檢視,在沒有聲音的狀態下,可以安靜多久?沒有電話、傳真,沒有電視、收音機,沒有電腦、沒有網路的還環境中,你可以怡然自得嗎?凡所有你認為可以簡化的東西,其實都很難簡化,反而需要更多時間與空間。 與自己對話,使這些外在東西慢慢沉澱,你將會發現,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因為你會從他們身上找到一部分與生命另外一半相符合的東西,那時候妳將更不孤獨,覺得生命更富有、更圓滿。 「關於孤單」 文/李崇建 青少年時期,心裡常對自己說:「其實我不孤單,因為有孤單伴著…。」 孤單的感覺,很莫名的從童年便駐紮在心靈裡,10歲以前的我應該是幸福的,但怎麼會有孤單的感覺呢?那不單是印象中自己總是一個人而已,而是我印象中真有孤單的感受。 我記得這種孤單的感受沒有斷過,偶爾便會從體內流淌出來,緩緩的淹沒我,甚至吞噬我。直到20餘歲了,仍有強烈的孤單感受突然造訪,即使身在人群中,突然便被孤單的感覺攫住了,逐漸被淹沒了,逐漸被吞噬了…那是一種很奇特的感受,我常常會選擇離開人群,寂寞的讓自己品嚐著這份感覺。有時候我幾乎不與人說話,也不做任何事,只是大規模的感覺孤單而已,有時任由眼淚奔流。那種感覺有一種奇特的,豐富的轉換在其中,從意識到孤單的存在,感覺寂寞、受傷、痛苦與絕望,那樣的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如波浪來襲。 我是如何讓自己經歷孤單的感受呢?這是一份奇妙的禮物。因為我從未逃避這份孤單的感受,而是選擇與孤單相處。當我學習了satir模式,學習了托勒的《當下的力量》,我才發覺自己如今的轉變,有一個很深的機緣,來自自己對情緒的體驗與轉化,也許當我接觸satir轉化自我內在時,曾經深深體驗過真實的感受,尤其是孤單的滋味。這份體驗感受的經驗,使得我轉化出一種很深的力量,從身體的內在緩緩發展出來,這也促使著我日後找到更複雜的身體情緒,潛藏在身體的角落,讓我的意識更為敏感與自由,也許這一切是從孤單而來。 但我上述這段文字,也許不能被大多數人真正理解,若是簡化而言,是一種對情緒的接觸、認識與深層體驗,進而轉化出的豐富面貌。 我認為我第一個深刻體驗的感受是孤單。 從那種難以言喻的困難感受進入,逐漸體驗了一種清新的自由,那可謂之「孤獨」的感覺,彷彿昂然於世的力量逐漸擴充。那個轉折點是悲傷,從孤單、寂寞、受傷、痛苦,乃至悲傷,透過悲傷進入了一種寂靜、開闊的境界,再往深處體驗,便是一份寧靜的自由,源源的喜悅從而出生,若不是細膩與之共處,很容易在孤單轉化的初期,便重複某部分的感受,也可能被壓抑與逃避掉了。 近幾年來,我幾乎沒有孤單的感受了,擁有的是一份比較大的自由感覺。細究起來,那是從孤單轉化而來的體驗,我這才深深對造物有著一份驚奇,也對自己的一份機緣感到不可思議。 夜裡在醫院伴著父親,回想在台北上課John Bamen的課程,回顧進入satir模式13年了,有感而發。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