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29 17:19:01瀏覽766|回應1|推薦19 | |
沈雲驄 2006/07/06 這麼說吧 :假如你非常滿意自己目前的工作與生活,對於未來也充滿自信非常篤定,沒有徬徨更沒有不安,抱歉(或者該說,恭喜),你不需要這本書。這本《日安,懶惰》(Bonjou Paresse),是為那些每天埋頭忙碌不已的上班族而寫的。假如,你覺得自己很忙,而且想不通為什麼無論自己再怎麼忙,都無法擺脫無窮無盡的工作,甚至還覺得可能是自己不夠努力,這,是一本為你而寫,你也一定要看的書。 勁爆的法國女經濟學家珂琳娜‧梅耶(Corinne Maier) 在書中將告訴你,問題不出在你,而是企業。別再盲目相信企業灌輸在你腦袋裡的那套狗屎成功論,想要重拾生命中的快樂與意義,你需要的不是更多工作,而是更少。一如書名,梅耶建議你:偷懶。可能的話,每週只要工作二又二分之一天。上班,能混則混;面對長官,能裝則裝。盡量裝做自己很忙碌,實際上盡量找機會摸魚。總之,每天告訴自己:偷懶萬歲!這,才是真正快樂成功的人生。 橫掃歐洲暢銷排行榜 熱賣百萬冊 偷懶?有沒搞錯?隨便路上抓個人來問,都會告訴你,做人當然要努力,愛拼,當然才會贏。尤其,面對這麼快速變化的經濟情勢,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努力「拼」,都未必能成功,怎能要我偷懶? 《日安,懶惰》這本書最令人跌破眼鏡的,還不是提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主張,更驚人的是,這樣的一本主張與人們傳統認知背道而馳小書,居然大賣特賣。最早出版這本書的,是法國知名度不高的Editions Michalon出版社。Editions Michalon當時願意出這本書,純粹只是覺得梅耶的文筆幽默,而且所提出的主張頗有趣。沒想到,這本書出版後,在沒有廣告,也沒辦什麼促銷活動的情況下,銷售扶搖直上。短短數月之內,就在法國登上許多書店的暢銷排行榜第一名,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暢銷書。 讓人跌破眼鏡的還不只如此。這本書很快就被翻譯成德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等文字,而且幾乎都在出版後快速竄上各大書店的暢銷排行榜!就這樣《日安,懶惰》成了近年來,整個歐洲出版界最具爭議性的暢銷著作之一,更引起企業界的高度重視。一時之間,這股討論的熱潮,從歐洲大陸跨越大西洋,一直蔓延到美國。 這麼忙碌,值得嗎? 職場專家、企管專家與經濟學家都在好奇:為什麼?為什麼這樣一本書,會引起如此驚人的共鳴?銷售成績可以擊敗許多當代的重量級企管著作,引起上班族的重視? 以這本《日安,懶惰》掀起風暴的梅耶,不是企管大師,也不是什麼職場名嘴,只是一個出身法國標準中產階級家庭的上班族。雖然在出這本書之前寫過八本書,但是其中大多是關於心理分析,沒有一本跟職場有關。 不過,梅耶上班族的身分,讓她對上班這件事有深刻的體認以及第一手的觀察。寫這本書的期間,她在法國國營的法國電力公司(Electricite de France,簡稱EDF)擔任經濟學家。本來是全職,後來改成半職,因為她想利用「沒上班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本書,據她在出版之後說,就是利用不上班的時間完成的。 這麼說顯然並沒有讓她所服務的EDF釋懷。由於書中的觀點實在勁爆,勁爆到讓她當時的主管們個個臉上無光,因此就在本書出版後沒多久,她被要求暫時停職「察看」。然而,遭到停職的梅耶,卻立即獲得工會的力挺,也掀起輿論對EDF的大加撻伐,連帶炒熱了《日安,懶惰》的買氣,也讓更多法國上班族選擇中斷手邊的工作,停下腳步思考梅耶在書中的啟示,紛紛反省:這麼忙碌,值得嗎? 忙碌的你,一點也不孤單 忙碌,也許正是《日安,懶惰》能在全球各地引爆話題的原因。這本書雖然是幽默小品,觸碰的卻是當代職場非常嚴肅的課題。 包括華人世界在內,從法國到美國到亞洲,所有職場調查都指著相同的方向:上班族愈來愈忙碌,卻愈來愈沒安全感。新科技,照理說應該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結果反而讓我們在追逐科技的路上焦慮不已;新經濟,照理說也要讓我們工作得更聰明、更有效率,結果換來的是更多永無休止的任務。怎回事啊? 其實,上班族過度忙碌的跡象,早在十五年前就已經引起注意。假如這個情況繼續惡化,管理大師查爾斯‧韓弟(Charles Handy)預測到了二○一四年,美國人平均一年將工作超過三千小時! 基本上,對於上班族該如何擺脫忙碌的工作,找機會玩樂,大多數企管與職場專家都傾向樂觀其成。在台灣很受歡迎的日本管理學者大前研一,甚至在他的《OFF學》中,把休閒玩樂視為「二十一世紀的新能力」。管理專家呼籲,在瘋狂忙碌與徹底偷懶之間,人們其實還有很多選擇。 偷懶,真的比較快樂 問題就出在,這些企管與職場專家口中,可以讓人比較不忙碌的「很多選擇」,仔細看,幾乎都是海市蜃樓。舉例來說吧。有人說,網路科技的出現,讓企業可以更有彈性,上班族可以免於上下班的苦惱,可以回家當個不用通車、愛睡多晚就睡多晚的快樂SOHO族。聽起來不錯,實際上沒那麼可行。告別公司回家的SOHO族大多收入不穩定,還必須忍受手續麻煩的勞健保、沒有退休保障的法規。在網路科技普及後這十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原先歡天喜地回家去的SOHO族,被迫拉下臉、忍著氣,回到職場繼續過著忙碌的日子。 這也就是為什麼,對於那種總是積極樂觀勸人先苦後甘的論調,梅耶根本嗤之以鼻。在這部被譽為「法國版的呆伯特法則」的《日安,懶惰》中,梅耶指出,上班族之所以這麼忙碌,而且忙了半天,還未必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獲得更安穩的未來,其中最大、最大的關鍵,就是在於:現代企業的運作方式,早就出了問題。而且,沒救了! 過去──至少我們都這樣相信──企業是我們安身立命之處,是上班族賺錢之外,贏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溫床。然而,這種情況已經不復存了。如今,企業成了少數人成就自己、攫取財富的工具,廣大的上班族,照梅耶的說法,不過是顆「被做了手腳的骰子」,只有被玩的份。 太悲觀?太消極?你也許還在如此質疑,相信著,只要你繼續努力,就有苦盡甘來的一天。但是梅耶認為:別傻了!不可能!現代企業,她說,已經走到了死胡同。假如不整個推翻重來,所有身處其中的上班族,勢必得一輩子繼續忙碌下去,不管你是白領藍領,不管你是高階低階,都是現代版的奴隸,不會有真正的自由,也不會有屬於自己的未來。而在推翻現在企業之前──畢竟,我們都知道,很不容易──你也別期待繼續的忙碌下去,真的會得到自己夢寐以求的未來。「偷懶吧,」梅耶說,這是唯一能給你帶來最實際快樂的方法。 真的嗎?偷懶,真的比忙碌快樂?愛拼...不,愛「懶」,才會贏?看看梅耶接下來怎麼說吧。 (本文轉載自《日安,懶惰──每週只要上班2又1/2天》) ........................................................ 所謂「德不孤,必有鄰」,有時候,會懷疑這樣的話是否充分真實,不過至少對這篇的書薦,我總算是找到了這個時期的共鳴。 曾經跟好友談到,這個世界就是太過忙碌,所以會出現很多的現象,是我們不喜歡的,使每天心情沈悶或是抑鬱。在高中時看了蔡志中的漫畫版「莊子」,裡面有一段話,令我記憶了廿多年,「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勞者自冗」,還有小學時代的張艾嘉的歌「忙與盲」,當時只是個小孩、學生,不太能夠體會歌詞與莊子的話,只能憑想像,覺得應該是這樣吧?在廿多年後的今天, 我說:「愈聰明的人,應該愈懶惰」 Nokia公司的廣告出了一句名言: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但我覺得並不只如此,科技還會扭曲與惡質化人性。對於真心求人性的提升而言的人,科技是一種魔考,大多數的人都只能臣服於科技之下,極少數的人可以擺脫科技的誘惑。當然,看起來科技的誕生給了人們生活上的便利,但是這些便利與生活的革新方式,又有多少人能不夠墮落或仰賴於其中?工作於這些科技性產業之下的人,有幾個是生活步調不緊湊、心情壓力很小的呢? 物理裡面有個熱力學的理論,熱力學第二定律:大自然的自發性現象都是因為要使亂度趨向最大,對於局部區域或許可能利用某些機制而降低其自身亂度,但就整體而言,還是增加了整體的亂度。所以愈多台北人想使用冷氣來讓自己涼快的代價,就是使整個台北市環境的溫度上升到更高(可見我另一篇「省電、降溫、散熱、暴雨」的文章)。 《日安,懶惰》這本書作者的想法出發點與我或有不同,不過得到的結論卻令我感到類似。為了只可能有極少數的人能從平凡攀登到不凡的位置,絕大多數的人卻因此用盡一生最精華最具活力的生命時光去拼鬥、去爭搶、去汲汲於自己的財富與地位(但可能到頭來還是一場空)甚者還失去了基本良善互助的人性,還大談所謂「厚黑學」,整個城市變成水泥叢林,每個人在裡面,像是在玩生存遊戲一樣。這是住在城市裏的人一種悲哀吧? 所以,少做一點什麼,不要太積極,也許你雖然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惡果也不會太快就到來。更重要的是,在偷懶的當下,要能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真正的開心才是。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