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7/04 14:46:21瀏覽720|回應0|推薦0 | |
新發現的考棚 (前文省略)文資協會總幹事蔡佳樺表示,衛民街、青年路一帶,早在一九七九年洪敏麟主筆的《台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中,就指出當地為歷史高敏感地帶,考棚、鴻指園、府署、領事府都在這裡。建商開發之前,該地原為憲兵隊。 原台灣府考棚建成時間比台中市的市定古蹟台灣府儒考棚更早,但目前相關建築早已不存在,僅留部分遺構。 文資處指出,考棚是清代試場官員辦公及考生應試的地方,又稱「校士場」或「校士院」。清領初期並無專設的考棚,直到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年),台灣文風鼎盛,考試人口眾多,原有應試空間已不敷使用,才在台灣府署(今台南衛民街、武德街一帶)西北方新建「台灣府考棚」,於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年)完工,約有三千個座位。後因府治轉變,改稱為「台南府試院」。 20170419 自由時報
台南新發現的考棚遺跡 台中儒考棚 台灣府儒考棚,其現址在台中市西區民生路三十九巷內,原為清光緒十七年(1891)新省會台灣府城小北門街內建築群的主體部份,俗稱考棚。為今日台灣僅存的考棚建物。 建築主體為五開間,均為福州木構架工法之官署格局作法,正間抬梁,左右次間穿斗,前後有軒,圓形柱珠,設色以黑漆為主,二側有附屬房舍,並殘留有台灣日治時期遷建後之加設隔板構造痕跡。 摘錄 何澄祥<清代考棚> (連結) 猶如一場時光之旅,水源地公園的前身可溯及清末儒學考棚,於日治時代大舉拆遷,成為後來的「湧泉閣」,但歲月消蝕,如今,僅存影中姿態任憑弔。 台中市北區雙十路上的文英館是市區之藝文空間,鄰近的台中游泳池在炎炎夏日是戲水好去處,一旁的一中街是著名的夜市、補習班聚集之所,鎮日人聲鼎沸。回首60年前,這裡卻是台中市最大的「水源地」公園,園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木造建築「湧泉閣」,正是台中市民休憩之所在,然而在時代變遷下,湧泉閣早已塌毀,留下的,只有在老照片中所呈現的風姿,以及層層的思念。 關於湧泉閣的歷史,要從1889年台中建省說起,當時清廷以東大墩(現今台中市中區)及橋仔頭庄(現今台中市南區)為省城基地,斥資興建台灣省城,並在城內設有台灣府儒學考棚,以供台灣各地學子來此考取功名之用,沒想到這座考棚只使用過一次,在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之後,廢止了科舉考試,改採現代的學校教育。 當時的湧泉閣樣貌 |
|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