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臺灣中小企業的成功經驗
2008/04/05 08:48:10瀏覽389|回應0|推薦0

臺灣中小企業的成功經驗

   臺灣中小企業的成功經驗
   
   
   長久以來,在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絕大部分產業,均由中小企業做為主力,許多學者專家常將此歸咎于中國文化的特質,認為受到中華文化熏習者不能夠團隊作戰,習於單打獨鬥,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人人想要當老闆,因而企業都以家庭為單位,無法茁長壯大。基於這樣的認知,乃不斷有專家學者與政府官員,主張對中小企業加以壓制、忽視,對大企業則百般鼓勵扶持。但這純粹是不明實務者的偏見。在民國四○年代中期至七○年代中期,臺灣之所以出現大量中小企業成為成長主力,其原因在於臺灣捨棄一般落後國家全力扶持大企業、重化工業的策略,另闢蹊徑,即以加工出口,亦即一般所稱之「出口導向發展策略」,帶動經濟快速成長。此一先見之明,不僅讓臺灣經濟脫穎而出,成為經濟發展的典範,而且自七○年代中期開始,全世界各個開發中國家紛紛仿效,一起湧向加工出口業,成為今日經濟發展的不二門徑。

由於加工出口業乃引進外資、外國技術設備,利用外國中上游產業所製造的原材料與關鍵零元件,由我國的廉價、無技術勞工進行加工裝配,再以外國品牌透過外國營銷管道,銷往外國市場;其中與大規模經濟有關的行為,包括建立品牌、技術研發、布建營銷管道、利用規模巨大的機械設備等,均由外國廠商負責,因此,負責加工裝配之企業,自應以短小精悍的靈活經營體制,以發揮其競爭優勢。只要是以此種型態發展的國家,其產業主體必定為中小企業而非大企業。
   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之重要性,可由下列資料予以瞭解:以民國八十八年為例,中小企業所雇用之員工人數高達百分之八十一,銷售額與營業稅占百分之二十八點九五與百分之四十四點一五,直接出口值亦有百分之二十一點一一,在中小企業的家數結構中,以商業所占之比率百分之六十點五四為最大,其次為製造業百分之十三點四五與營造業百分之七,中小企業的受雇員工數與銷售額結構中,前三名仍為商業(百分之十九點七八、百分之四十四點○八)、製造業(百分之三十八點五八、百分之三十二點二○)與營造業(百分之十五點二二、百分之十一點六七),顯示該三種行業為我國中小企業之主力。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ngchi2005&aid=175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