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
2013/01/01 20:11:08瀏覽838|回應0|推薦1

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

O 年代白色恐怖下受難的高貴靈魂

作者:藍博洲/著

 

「我以顫慄的心,向那無限豐富地教育了我的、荒塚中的歷史,以及那些一度那麼勇敢、純潔、無私且熱烈地活過的、台灣最優秀的靈魂合十祈謝。」──藍博洲現代人多感慨醫德淪喪,卻鮮少有人知道,在台灣曾經有一群年輕秀異的醫師,以他們的生命和自由為代價,追求人民的福祉與國家美好的未來。但那一代熱血的台灣俊秀,卻在五年代的政治肅清中家破人亡,這一段狂飆的歷史也在白色恐怖的陰影和富裕生活的饜足心態下,長埋地下,隨時光漸漸湮滅。《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希望能為這些抱持理想與熱情的生命留下紀錄,也在被簡化、扭曲的官方歷史之外,提供另一個觀看思考的向度。

 

郭秀琮、蘇友鵬、胡寶珍、許強四人皆為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今台大醫學院)畢業的優秀醫生,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他們從抗日而熱情迎向台灣的光復、到對陳儀體制的腐敗和獨占憤然抗議、繼之參與一九四七年台灣二月蜂起(二二八事件)、再經蜂起的全面潰敗,他們徬徨、幻滅,掙扎著尋求思想的出路及所謂祖國的圖像,也在當時中國內戰的激盪下,重新找到國家的認同。然而一九五年,一場全面的、堅定的、徹底的政治肅清在台灣靜靜地展開,改變了他們的一生。作者尋訪探查當時的倖存者與其親友,細細刻鏤四名年輕醫師的一生及其言行思想,跳脫口號式的「自由民主」、「仁心仁術」、「救國救民」,樸實地記述這些醫界俊彥如何為他們的理想付諸行動,也為當代青年留下一頁鮮活的圖像。

---------------  --------------  ---------------

《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作者藍博洲在前言中談到:「一九八七年三月,隨著《人間》編輯部展開台灣『民眾史』的企畫,一九六年初葉出生的我,頓時跌入一個被刻意掩埋的歷史的荒塜……那兩個月來,我在這枯寂的荒塜中摸索。我找到了破碎的、噤抑的、餘悸猶存的歷史的碎簡殘篇。我具體地感覺到,在一個湮埋的時代,歷史怎樣被分成『廟堂』和『民眾』兩個分野。前者枯弱、欺瞞;後者生猛而令人悸動地真實。」

 

《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描述的就是白色恐怖下刻意掩埋的民眾史,四位年輕秀異的醫師在彼時恐共的威權下,被剝奪了自由或生命,其中首篇的「郭琇琮醫師」原載於 1987 7 月的《人間》雜誌,我想它也是這本書的起點,揭露了作者藍博洲以雜誌報導補綴歷史缺口的企圖。1987 年是解禁的一年,解除戒嚴、開放大陸探親都在 1987,民進黨在 1986 年成立(國民黨政府不承認也不取締),報禁在 1988 年解除。台灣即將邁入眾聲喧嘩的新世紀,但清醒的聲音也逐漸稀薄。  取材自 http://blog.roodo.com/fuhoren/archives/383124.html

========== ========== ===========

 

        朋友問我:「老師的退休餐會,要不要去參加?」 「教什麼的?」 「政治!」 「教政治的? 不用去吧?!」 後來,她在捷運上遇上老師,她邀我一起去:「是民進黨的建黨元老耶!」 原來她是東吳政治系畢業的。

 

        圖書館裡隨手拿了本《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讀完對於許多概念都有更清晰的認識,動亂的年代裡,沒有人能偏安–尤其是『有理想、抱負』甚至『忠心耿耿』的;於是明白,陳水扁為什麼要將「貪污犯轉向政治犯」惑魅自己與粉絲們,柯醫師也表示:「陳水扁有沒有罪? 他當然有罪!」但是仍會列出許多司法上的程序正義… 不公允。

 

        許多是『思想』上的問題,當年(約1941)何斌團結了台北帝大醫學部組織一個推動「地方文化啟蒙活動」的青年團體–士林協志會。 1941 6月,台灣總督府在台灣各地成立「皇民奉公會」分會,全面推動皇民化運動。士林協志會舉辦「士林文化展」包括:防諜展、防犯展、鄉土展、產業展、無線展、醫學展、攝影展和放電影與娛樂晚會等… 在彼時彼地,士林協志會通過「鄉土展」介紹台灣的鄉土文化,也就是不同於日本文化的漢民族文化,起到了抗拒日本殖民當局皇民化政策的作用。

 

        1944 1月,台灣總督府公布了鼓勵台灣人民改用日本人姓名辦法,「皇民化運動」的推展達到極致。與此同時,因為盟軍飛機經常轟炸台灣各地,人心惶惶。 這一年,先是日本學生間諜西山光世向憲兵隊報告:「帝大醫學部學生候客室內日本天皇及皇太子的照片,被台灣學生故意從頭部切斷,然後丟掉。」 台灣學生的秘密結社集會…  台北帝大醫學生郭琇琮被捕入獄時,告訴日本人︰「身為一個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中國人,儘管個人的生活比別的台灣人安定,家境富裕;但這種人與日本人的『平等』,不過是在不平等的制度下被同化的恥辱罷了!」 其實,不解的何止是日本憲兵而已!就是郭琇琮的家人顯然也對他的反日行動感到訝異。

 

        許強、郭琇琮… 等人最終死於白色恐怖時期。 書的眉首有艾青的詩:

     

時間太久了。
     
不義的殺戮

已消失在歷史的煙霧裡,

但它卻在人類的良心上

留下可恥的記憶,

 

書評:
不信人心喚不回 /劉士永(中研究台史所助研究員)

一九五年五月十三日,正值白色恐怖風聲鶴唳的時刻,許強、胡寶珍、蘇友鵬等台大醫師,因涉及郭琇琮叛亂案被叫進院長魏火曜的辦公室,四人旋即遭到逮捕下獄甚至是處決的命運;這一天不僅是他們醫學專業生涯的轉捩,在近代台灣史上亦深具意義,用作者藍博洲的話來說:「日據以來所養成的一整個世代的台灣醫界良心,也隨著這套的政治肅清而消失了。」運用報導文學及口述歷史的書寫手法,藍博洲以五年代幽闇恐怖的政治氛圍為背景,凸顯這四位醫師獻身台灣社會的悲天憫人性格及其在殘酷政權下的宿命。透過側寫這四位醫師的生命史,作者展現了書中主人翁的人格特質,亦隱約勾勒出日據後期台灣醫界人物共同的成長背景,並為當前沉淪中的台灣醫界,點明那個醫師世代曾經擁有之「良心」為何。


藍博洲不僅僅以十數年的時間寫作全書,為此書所投入的資料收集與訪談功夫,亦著實令許多自認是史學工作者的人感到汗顏。交雜著小說文學的感性與歷史書寫的細膩考證,作者企圖呈現台灣一整個醫療精英世代的無奈,也指控白色恐怖下的政治整肅是讓台灣醫界良心消逝的關鍵因素。然而白色恐怖不僅僅腰斬這幾位台灣醫界的典範人物,同樣也澆熄了醫師或醫學生關懷社會的熱情,從而破壞了形成醫界良心的結構因素。於是社會主義、民族主義、反資本社會等深刻的思想及政治議題,乃至於新文化運動、民眾教育等社會參與,不再是醫界人士間論理辯難的主題,也不再是醫界自詡為社會菁英及良心的表現手法;取而代之,醫學生退縮到實驗室和治療儀器間磨練技藝,醫師們則汲汲營營於體制內的名望與收益。從醫界風尚丕變的角度來說,郭琇琮、許強的遇難,以及胡寶珍、蘇友鵬等的冤獄和日後的沉潛,其實也標誌著五年代以來,台灣醫界從社會與知識菁英的代表,逐步地自我庸俗化而遭社會質疑的因緣。


文以載道,以人物為出發點撰寫這本《消失的台灣醫界良心》,作者當然有現實的目的,誠如其〈後記〉所言:「希望它能對年輕一代的醫學生,起到一定的歷史召喚的作用。」然而,像是郭琇琮、許強這樣的醫界典範人物能在歷史舞台上出現,不純然是因為他們具有獨特的個人「氣概」,也必然有相應的教育及社會結構讓他們發光散熱。日據時期以醫學教育培養台灣社會領導階層的殖民目的,和三年代以來蔚為知識界風尚的人道關懷及社會主義精神,正是讓當時醫界精英得以成就歷史典範的結構要素。睽諸當前醫療商品化、市場化且高度資本化的現實,這般「不信人心喚不回」的人本期待,恐怕也只能徒呼負負於「青史盡成灰」了。  資料來源:2005-08-14/聯合報/E4/讀書人 書評花園】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atherfight&aid=719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