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找染色體的人
2009/02/28 20:10:18瀏覽337|回應0|推薦0

尋找染色體的人 The Life Of Cyril Darlington: The Man Who Invented The Chromosome

           自己的信念熱情如火的科學家一生的故事。 達林頓以全副精神去領會自己的見聞,並找出其中的因果,甚至於以『遺傳學』的觀點彙整他的理念,從人類歷史、風俗、政治、建築、宗教、語言等演化的足跡,利用「回溯法」歸納、整理一套理路;閱讀時 ── 欲罷不能地在書頁上以折角註記 ── 給我許多的啟發! 

個性: 達林頓醉心於育種和遺傳研究,卻娶個有瘋病和憂鬱症血統的女子為妻,且遭遇有五個孩子就有兩人自殺身亡之慟。他冷嘲熱諷和目無餘子傾向,揶揄中產階級常規的態度,在回覆同事想法改變的來信:「我很不習慣別人一眼就徹底瞭解我寫的是什麼意思,很高興你能對小書惠賜第二眼。」達林頓特異獨行,註定是爭議纏身,「因為,只要選得好,敵人其實是僅次於朋友的最佳研究動力,何況我沒有懂這個主題(涉入生物學爭議)的朋友。」達林頓認為:「墨守道德規範的人,總是會憎恨那些能採行獨立和有變化規範的人的獨立性。」他寫道:「人民的聲音,往往就是魔鬼的聲音(註)」。對達林頓而言,瞭解極端才能啟動心智:長夜過後知白天好、渴後知水好、與男人為伍後方知佳人為伴好、杯交錯後方知獨處妙。他看重極端,不作興無聊的中間立場。

     新生命觀: 達林頓已將大膽推測變成他那門科學的圖騰,須知,就算在科學裡,推測也不一定是壞事。遺傳性(heredity)和因之而產生的變異導致演化,但遺傳性的真正機制則仍在持續演化。首先是偶然發生,接著由天擇形成,然後再持續變化。染色體所產生的無數種重組方式,所創造的演化機率遠超過單一基因缺失或突變所產生的機率。這些簡單的現象加起來,便勾出一幅更複雜、更動態的自然構圖,並提供天擇更豐富的菜色。

 希瑞爾狄恩達林頓(Cyril Dean Darlington, 19031981)他在一九三九年問世的《遺傳系統之演化》(The Evolution of Genetic Systems),則被譽為是繼達爾文《物種源起》之後在演化論上最偉大的貢獻。達林頓晚年將心力轉移到歷史問題上,成為倡議以社會生物學方法研究人類文化者中最具魅力,也最具爭議性的一位。 一九六四年︰「我該說,我個性裡最強烈的動機,除了好奇心外,就是義憤了。」一位採訪者記錄。

達林頓觀點:歷史是個體與環境間一系列互惠式的互動,進步和式微都不是不可避免,但個體既受前人影響,也會影響到來者。是以因果關聯在回顧中可以完全確定,但在前瞻中則完全無法預測。難道沒有個「至高原理」可以平息不確定,達到真正的知解? 他認為自欺的先天傾向的根源。由此使得他相信上帝、對從前所發生和未來即將發生的事興味盎然、追求與認可非自己需要所決定的道德價值。懷海德教授說,宗教是一種 尊重外我 的態度。誠然,但緣何有此態度呢?很多人說是信心,但人們對自己 存在 的目的卻是大半沒有信心。 這是常隨存在而來的智慧的第一個產物,但它所激發的宗教卻因輕信而亡,另由哲學取而代之 ──  另一種自欺的形式。如今兩者俱逝,只留下懷疑。

人若是不講邏輯,不知算計,便不可能有人生:父母對子女之愛、臨終者對理想來世的意趣,便是荒誕無益的妄想。達林頓還不曉得,但已若有所悟。「也許,凡事都有定數,」他對自己寫道。「除了相信定數之外。」達林頓分析,將拜占庭帝國沒落的部分原因歸於宦官在管理上扮演重要角色:藉由社會支配者和不育者的組合,導致社會選擇的品質與生物學選擇的品質背道而馳,肯定是不穩固的制度;西方世界有個相應的制度,亦即握有權力、名義上獨身的神職人員,實際上枝繁葉茂:他們只是放棄擁有合法後嗣的可能性而已。

   
註): 本句脫胎於拉丁文 vox populi, vox Dei 原意為『人民的聲音就是神的聲音』,即『天聽自我民聽』,達林頓將  dei換成鬼diaboli意為輿論往往是惡論。

      P.S.
「奧康剃刀原則」Occam’s Razor),無法以理性科學方法判斷一事真偽時,最簡單解釋通常就是最好的解釋。

Please read:  時報悅讀網:時報出版官方網站:      尋找染色體的人

----------------------------------------------------------------------------------------------------------------------------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9/03/03 03:14
 尹德瀚/綜合報導

美國《時代》雜誌報導,印度的潔絲米.拉斐爾(Jesme Raphael)女士當了廿六年修女,兩年前還俗,離開印度南部喀拉拉省「加樂山聖母修道院」(Congregation of the Mother of Carmel),今年一月卅一日,潔絲米出版《阿們:一個修女的自傳》,書中描述她遭受霸凌、性騷擾以及被迫發生同性戀關係的經過,對印度天主教會造成嚴重衝擊。

潔絲米在書中說,有一回她注意到同院修女對於向一位神父告解感到不安,但不知原因,等她進去告解時,這位神父要求親吻她,潔絲米當場拒絕,神父還引述聖經中有關親吻的章節教訓潔絲米。

根據書中描述,這位神父後來還把潔絲米叫去他房間,強行對潔絲米愛撫,當潔絲米抗拒時神父勃然大怒,問她是否看過男人裸體,潔絲米回說沒有,於是神父把衣服剝光,在潔絲米面前手淫,還強迫潔絲米也脫掉衣服。

現年五十三歲的潔絲米在書中說,她曾奉命到外地教書,在那裡碰到一位同性戀修女,對方強行與她發生關係。書中並指稱,修道院中遭到性騷擾的修女所在多有,但一千位修女中只有一位敢說出來。

這本書上市才一個多月,首刷三千本幾乎銷售一空,二刷正在趕印中,令印度天主教會為之震怒。

喀拉拉省是印度基督教人口最多的省分,其中六%信仰天主教,該省六%的私立教育機構隸屬天主教會,人民識字率幾達一○○%,這在識字率平均只有六%的印度是個異數。

天主教錫拉卡特神父說,潔絲米是受到心理創傷才會做出這些指控,但她應該直接找教會申訴,不該詆毀虔誠修女的生活。錫拉卡特強調,天主教會從未否認教會內部罪的存在,神職人員也只是血肉之軀的凡夫俗子,難免會有過失和敗行。

印度天主教會近來禍不單行,今年一名修道院的修女被人發現死在房間內,外傳是遭性騷擾而自殺;去年一位修女吊死在房間,她的父親說她是不堪性騷擾輕生。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atherfight&aid=2696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