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火宅
2024/09/13 17:37:34瀏覽24|回應0|推薦0

淨土

姚孝彥作

2018.1.28

《火宅》姚孝彥作2018.1.29

無安火宅莫為家,陟抵化城猶路賖;

五百由旬躋寶所,人間長御白牛車。

  佛家將吾人的心境畫分為三種層次──三界:

⑴ 「欲界」:飲食男女,生活於情欲之間者。

⑵ 「色界」:色是物質。修禪定而尚未脫離物質生活者。

⑶ 無色界」:厭棄物質,入於深定的純精神領域者。

  「欲界」為一般世人的生活心境;「色界」包涵外道修持禪定的心境;「無色界」則更是外道修禪至極深定的心境。三界是指三種人的心境,切莫想到外太空去。

  這三界中,都在生死輪迴之數。學佛目的就在超脫三界的繫縛,稱為「出離三界」。所謂「出離」,不是從此處遁逃離去到一個沒有生死之處;而是打開般若智洞悉三界緣起虛幻,而不受其繫縛,是為解脫三界、超出三界。所以是同一處所而有三層次的淺深心境;對此三境皆心無繫念,不受其染著,塵塵超脫就是解脫三界了。

  在三界中的一切眾生,都被無明煩火所焚燒,所以佛陀呼籲應急速出離三界。《妙華蓮華經・譬喻品第三》曾以「火宅喻」說明三界無安的情形。喻中說:有一長者,其豪宅原是雕樑畫棟,無奈太過老舊,有一天失火,長者趕緊叫眾小孩快快逃出火宅;但是眾小孩每天玩耍地方,認為安全舒適,不願出去。長者想出一計說:「我在門外備有羊車、鹿車、馬車,供你們遊玩。」眾小孩聞言喜極奔出門外。結果長者每人給一部「大白牛車」。在偈頌處,頌云: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常有生死,病死憂患,

   如是等火,熾然不息。」(《大正》 No.262,T9,P.14c)

  羊鹿牛「三車」比喻聲聞、緣覺、菩薩乘;聲聞與緣覺俱修「解脫道」,獨自了脫;菩薩修「菩薩道」,但尚未圓滿佛果。此三乘都非究竟,尚滯半途。及至眾子奔出門外,比喻三乘學人出離三界,長者(喻佛)都給予「大白牛車」。這個「大白牛車」喻指「一佛乘」,最極圓滿的佛果。《法華經》闡揚此「一佛乘」,最佛法中最高至極境界。印度人認為獸力中以「大白牛」最為有力的聖牛,所拉之車疾行如風,故取喻為「一佛乘」。

  如此「三乘是權,一乘是實」的說法,到了《法華經・卷三・化城喻品第七》則用入寶山取寶喻來彰顯其微義。經說有一導師帶領一個採寶大隊,入山尋寶。經過跋山涉水,驚險環生,千辛萬苦的走過三百由旬,眾人精疲力倦,無意再行。此時導師變作一座化城,令彼等休憩,眾人喜極。次日導師告訴他們,這裡是三百旬處,只是「化城」,並非寶所;真正寶所在五百由旬處。於是大家更邁行至五百由旬的寶所。(《大正》 No.226,T9,P.25c~27a)

  此中三百由旬的化城,喻說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而五百由旬的寶所即喻說一佛乘的無上正覺。《法華經》闡揚一佛乘圓教思想,將整個佛法分為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而一佛乘是超出五乘之至極究竟解脫。故〈方便品第二〉云: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同上,P.8a)

  那二乘或三乘是方便權說;唯有一佛乘才是實說。這樣把整個佛法拉把到最高點的一佛乘了。

(攝影:Forest)

( 創作詩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wangyao&aid=1810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