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15 00:29:01瀏覽199|回應0|推薦1 | |
「生」是苦,有什麼樣的「生」就有什麼樣的苦。「生」為母親就有母親的苦;「生
」為父親就有父親的苦。這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生起作母親的妄念,並因此想要這個、 那個,執著於這個、那個,這就是母親的苦;父親的苦也相同,如果他緊抓著身為父親的 妄念不放,而想要這個、那個,執著於這個、那個,這就是父親的苦。但是,如果是一個 醒覺、具有智慧的人,就沒有這種困惑與曲解,能清清楚楚地明白作為一個父親(母親) 應該做什麼,能以平常心完成應做的事,而不執著於「我是父親(母親)」的妄念,這樣 他(她)就沒有父親(母親)的苦,並能給予子女最好的教養。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白: 「生」為母親就有母親的苦,「生」為父親就有父親的苦,同樣地,「生」為富翁,就有 富翁的苦,「生」為乞丐,就有乞丐的苦,以下再舉一例對照說明。 如果一個富翁整天迷惑、執著於「我是富翁」,這個念頭本身就是一種苦,而這個富 翁所有的言行都被煩惱所驅使,以致於更苦,即使晚上就寢時,也仍沉溺在「我是富翁」 的念頭裡而無法成眠,所以說「生」為富翁就有富翁的苦。同理,如果乞丐為自己的不幸 、貧窮、痛苦與困難而感到苦惱,那就是乞丐的苦。相反地,如果這兩人能有片刻不再執 著於那些虛幻的念頭,當下就不再苦了──富翁不再有富翁的苦,乞丐不再有乞丐的苦。 這就是有時候我們會見到乞丐快樂唱歌的原因,因為當時他沒有「生」起乞丐的念頭,不 認定自己是正遭遇困境的乞丐,在那一刻,他止息了乞丐念頭的生起,而可能「生」出演 唱家、音樂家的念頭來!假設一個貧窮的渡船夫時時刻刻執著貧窮的念頭,划動船槳時也 不免厭倦、自憐,那麼此時此地他就如同掉入地獄般受苦;但如果他能不生起且不陷入這 樣的念頭中,反而認為自己是在做應該做的事,明白工作是人的本分,並且內心醒覺而安 穩地工作,那麼他會一邊划船一邊唱歌。 所以請務必謹慎地認清以下的問題:前面提過的「生」究竟指的是什麼?如果一個富 翁任何時刻生起「我是富翁」的念頭,當下就經歷富翁的苦,一個乞丐產生「我是乞丐」 的念頭,當下他就經歷乞丐的苦。相反地,如果一個人不這樣自我認定,他就沒有「生」 ,也就沒有苦了──不論是富翁、乞丐、渡船夫等。現代人聽不進這種觀念,縱容自己被 無明、貪愛、執著所支配,所以在一天之內就數不清有多少次會「生」為這個、「生」為 那個,.... 。 如佛陀所說:任何形態的「生」都不外是苦,唯有不「生」,才能不苦, 所以每個人要時時刻刻小心,保持內心的覺醒、觀照,不要被「我」、「我所有」的妄念 所迷惑、干擾,如此,就可以離苦了,不管你是農夫、商人、軍人、公務員,或者是什麼 身份,乃至是天神,都將從苦中解脫,但一認定「我是什麼」,馬上就經歷苦。 如果掌握「有『我』的妄念就有苦」,就可以瞭解佛教的核心義理,因而受用無窮, 不枉生為人身、值遇佛法;如果無法瞭解這一層義理,那麼即使你是佛教徒,也得不到佛 法的利益,只是虛有其名,枉為佛教徒,徒列其籍罷了!你將如其他非佛教徒一樣坐著飲 泣,繼續受苦。作為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就要認真奉行佛陀的教誨,尤其是不要執意認為 有「我」、「我所有」,做任何事都保持醒覺,就沒有苦痛,如果真能這樣,你就能好好 工作並享受工作的樂趣。如果心裡有「我」、「我所有」,所有的工作都是苦的,如此一 來,任何輕鬆的工作也將變成沉重的負擔;如果內心不執取「我」、「我所有」,而能清 清楚楚,那麼所有的工作,甚至包括繁重、污穢的工作都將充滿樂趣。 我們務必要瞭解這深奧而隱微的真理,它的根本就在一個「生」字。「生」是苦,只 要能放下「生」,就能解脫苦。若一個人一天之內經驗無數次的「生」,他就得受無數次 的苦,但如果他完全不「生」,就可以完全沒有苦了。所以,直接便捷的修行法(佛教的 核心),就是在於持續縝密地觀照心念,不讓它出現輪迴的狀態,而維持心原有的涅槃境 界。也就是每個人必須時時小心觀照、守護心念,始終保持清涼、寂靜的心境,不讓輪迴 有機可乘,那麼,心會培養出涅槃的習慣,在某個適當的因緣下,就會達到絕對、永恆的 涅槃。事實上,我們每天都有短暫的涅槃──外在環境良好時的短暫涅槃,它是涅槃的樣 品,是預嘗的涅槃經驗。每個人都要好好保持這種涅槃,不要給輪迴、「我」、「我所有 」的念頭任何機會,不要讓「我」的觀念出「生」。請小心保持醒覺,增長觀慧!不論在 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都要醒覺地做,不要有「我」、「我所有」的念頭,輪迴就沒有機 會出現,內心就會保持在原有的涅槃境界中,直到完全習慣於涅槃,不再變化,這就是圓 滿的涅槃。 從小到大的生活方式就很容易讓我們「生」出「我」、「我所有」,並且習慣於輪迴 ,這已變成天性的一部分,沉睡在我們內心深處,難以拔除,這種性格有時被稱為繫縛( samyojana )或隨眠( anusaya )。 不管怎麼稱呼,都是指使「我」、「我所有」生起 ,製造「我」、「我所有」意識的習慣。在某種形態時,它稱為貪;在另一種形態時稱為 瞋;又一種形態時,則稱為癡。不管它是什麼形態,都只是「我」、「我所有」及自我中 心的表現。當「我」要某種東西時,就是貪;若得不到想要的,就生瞋;若猶豫不決、迷 迷糊糊地,不知道需求什麼,則是癡,都是陷溺在希望與可能性裡。不管是什麼樣的貪、 瞋、癡,都只是「自我」,一旦它們在心裡出現,涅槃就會完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難 以休止的輪迴。人處在這個情況下,是很難活得長久的,幸好「自然」幫了忙,就像前面 所說的,人很自然地會疲倦,在睡覺和其他形式的休息時,輪迴的過程便自動停止,情況 因而改善,得以逃過「死亡」。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