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30
學佛三要
不分類不分類 2010/11/06 18:06:34

一 信願‧慈悲‧智慧<_#SECTION>

  佛法,非常的高深,非常的廣大!太深了,太廣了,一般人摸不清門徑,真 不知道從那裡學起。然而,佛法決不是雜亂章無的,自有他一以貫之的,秩然不 亂的宗要。古來聖者說:一切法門──方便的,究竟的,方便的方便,究竟的究 竟,無非為了引導我們趣入佛乘。或是迴邪向正的(五乘法),或是迴縛向脫的 (三乘法),或是迴小向大的(一乘法):諸佛出世,無非為了此「大事因緣」 ,隨順眾生的根機而淺說深說,橫說豎說。所以從學佛的立場說,一切法門,都 可說是菩薩的修學歷程,成佛的菩提正道。由於不同的時節因緣(時代性),不 同的根性習尚,適應眾生的修學方法,不免有千差萬別。然如從不同的方法而進 [P66] 求他的實質,即會明白:佛法決非萬別千差,而是可以三句義來統攝的,統攝而 會歸於一道的。不但一大乘如此,五乘與三乘也如此。所以今稱之為「學佛三要 」,即學佛的三大心要,或統攝一切學佛法門的三大綱要。

  什麼是三要?如『大般若經』說:「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無所 得為方便」。『大般若經』著重於廣明菩薩的學行。菩薩應該遍學一切法門,而 一切法門(不外乎修福修慧),都要依此三句義來修學。一切依此而學;一切修 學,也是為了圓滿成就此三德。所以,這實在是菩薩學行的肝心!古人說得好: 「失之則八萬法藏冥若夜遊,得之則十二部經如對白日」。

  一、一切智智或名無上菩提,是以正覺為本的究竟圓滿的佛德。學者的心心 念念,與無上菩提相應。信得諸佛確實有無上菩提,無上菩提確實有殊勝德相, 無邊德用。信得無上菩提,而生起對於無上菩提的「願樂」,發心求證無上菩提 。這一切智智的相應作意,即菩提(信)願──願菩提心的別名。二、大悲,簡 要說為悲,中說為慈悲,廣說為慈悲喜捨。見眾生的苦痛而想度脫他,是悲;見 [P67] 眾生的沒有福樂而想成就他,是慈。菩薩的種種修學,從慈悲心出發,以慈悲心 為前提。「菩薩但從大悲生,不從餘善生」。沒有慈悲,一切福德智慧,都算不 得菩薩行。所以,大(慈)悲心,實在是菩薩行的心中之心!三、無所得是般若 慧,不住一切相的真(勝義)空見。孕育於悲願中而成長的空慧,不是沈空滯寂 ,是善巧的大方便。有了這,才能成就慈悲行,才能成就無上菩提果。所以,這 三句是菩提願,大悲心,性空慧,為菩薩道的真實內容,菩薩所以成為菩薩的真 實功德!

  從菩薩學行的特勝說,大菩提願,大慈悲心,大般若慧,是超過一切人天二 乘的。然從含攝一切善法說,那末人天行中,是「希聖希天」,對於「真美善」 的思慕。二乘行中,是向涅槃(菩提)的正法欲──出離心。菩薩行即大菩提願 。又,人天行中,是「眾生緣慈」。二乘行中,是「法緣慈」。菩薩行即「無所 緣慈」。又,人天行中,是世俗智慧。二乘行中,是偏真智慧。菩薩行即無分別 智(無分別根本智,無分別後得智)。從對境所起的心行來說,非常不同;如從 [P68] 心行的性質來說,這不外乎信願、慈悲、智慧。所以菩薩行的三大宗要,超勝一 切,又含容得世出世間的一切善法,會歸於一菩薩行。

最新創作
學佛三要
2010/11/06 18:06:34 |瀏覽 418 回應 0 推薦 24 引用 0
修習:心智的培育
2010/07/25 18:45:18 |瀏覽 539 回應 4 推薦 39 引用 0
佛 教 的 宗 教 態 度
2010/07/18 14:57:36 |瀏覽 328 回應 1 推薦 9 引用 0
佛 陀 傳 略
2010/07/18 14:48:17 |瀏覽 307 回應 0 推薦 2 引用 0
[拔除我執即是自囚牢中釋放] 15(完)
2010/07/17 16:14:56 |瀏覽 325 回應 0 推薦 1 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