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千零一夜實驗劇場_0829心願的投資】
2012/08/29 11:31:16瀏覽506|回應0|推薦2

昨晚因為白天寫完論文耗掉過多左腦解析的能量,晚上我開始想從事比較右腦的活動。我拿起了赫曼赫塞的「悠遊之歌」來翻閱,起初看時,多看到他的簡介,包括他熱愛東方文學,嚮往老莊境界,視東方為第二精神故鄉。他沒學過一個子的中文字,卻能夠理解東方的精神就是他所嚮往的。可見語言並不是最大的隔閡,而那到底是什麼? 喜歡東方文學的赫曼赫塞,同樣地感受著生命中的高潮與暗潮,有著隱性的週期,要是我遇上他,一定交給他一本東方的農民曆,並為他加註著【今日詩歌不宜】,那麼他就可以放心地大口吃麵包,大口地喝酒。

接著,我順著他的文字,起初他的文字讓我感覺到不像是文字,不能用一般的閱讀習慣去讀。接著,我躺著,讀著赫曼赫塞的悠遊之歌,跟著文字的旋律,漸漸地我跟文字融為一,變成一個小泡泡,什麼時候變成泡泡,但全部只剩下我的眼睛,存在那泡泡當中,隨著空氣與音符上上下下,穿過樹梢,穿過農舍分水嶺小城牧師住宅田野,雨天教堂湖樹山有雲的天空,紅房子,用一種透視的光穿過那最堅硬,最珍貴的樹木年輪,聽見那棵樹說,我體內藏著一粒種子,一星花火花,一個思想,是永恆生命的延續,以及我美麗的青春,就像那泡泡與光影的振盪。

所有赫曼赫塞的文字,都變成了一幕幕從泡泡內的視野觀察下的景色,但不是一種抽離的,是敞洋在景色的,這泡泡的游移,周圍輻射出七彩之光,是太陽折射,亦或是泡泡內的靈魂發出的七彩紫光。.

最後,當我慢慢地降落在地面上時,泡泡漸漸地膨脹變大....終於到可包覆到全身。接著,意識漸漸地從泡泡游移出來,當清醒時,泡泡消失了,手邊則握著赫曼赫塞的悠遊之歌。

當我意識回復時,我回神心想,原來赫曼赫塞的書是要這樣看壓?

再一次,我帶著另一種眼光回到他的文字,好像開始可以跟他的文字產生對話。一切好像有種無聲的交流發生在咫尺之間,彷彿每個人心中都住著自己的赫曼赫塞。

矛頓消失的地方,就是生命之火熄滅之處,生命本是靠著嗶嗶波波的擦撞,燃燒出來!!

 看著赫曼赫賽的書,我心裡想著在山上的時光,為何我總是無法像他那樣清晰地描繪著木瓜花的線條,聞著空氣的淡香,所有山上的一切,只像著一大口的食物,塞入我的嘴,只顧想著融合後的美味,分不清楚哪塊是蔥花,那塊是魷魚貢獻的,分布清楚哪一口三明治,是屬於上面的那一塊,還是下面的那一塊,山上,對我來說,就是一整坨的化不開的記憶!

但赫曼赫賽,他是怎麼辦到的?

告訴我,赫曼赫塞,是否,只有我在為你朗讀時,那原本的文字與景緻,加上我的無限的憧憬,才會使得一切,都變得那麼有意義?!如果再給我一年,讓我攜著你的文字回到山上,你的手仿彿朦著我的眼,說著,等下,妳再看一次,這原本的木瓜花,是否跟方才不一樣了。那手掌微微的熱度還滯留,由眼眸灌穿到心窩,暖暖地有一團火自心中升起,那向左盤旋的白花也跟著緩慢地轉動,並且全然地發光。

我帶著全身的飽滿能量入眠,把白天說要寫的文章全部拋到腦後。夢中來到一大塊土地,遇見一對老夫妻,老婦人是一位很有氣質的胖婦人,現實中我完全不認識她,但是她卻很熱心地引領我去參觀她的土地,她說她年輕時一有錢就買土地,雖然當時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也懵懵懂懂的,但是就是有股力量讓她要去買土地。

但是,現在到了老年,她終於知道她要做甚麼了,她帶領我去看她土地蓋的GMP廠房,完全沒汙染,是一種準備生產的天然能量的健康飲料。她說,她希望她年輕時,辛苦買的土地,如今能生產一種讓人喝了都能量滿盈的飲料,這樣她五十幾年每天的累積,如今就可以看到這些累積是對人有幫助的。

這是一種心願型的投資,有著一股心願力,背後做起任何事情來都有動力,而且也讓整件事情變得十分有意義。作每件事情,如果都把它當成一種「心願的投資」,那麼就會逐漸產生一種強大意念的連結。

就是當攝影師,照常要有心願,你希望你拍出什麼樣的東西? 拍出什麼樣風格,希望達到什麼樣的體會。如果拍照時一定要創造出幸福感,就要找到幸福的元素,像是我以前就故意弄一個馬桶外型的煙灰缸,給大家拍照喝馬桶飲料,還要擺很多好喝的姿勢,這是一種可以跟同儕一起放輕鬆搞笑式的無俚頭幸福。

當我們要開始著手時,其實我們不能給它一個左腦的命題,要丟給它一堆右腦式的心願漣漪。要有心願,你要先問你為何要,心願已定,就會產生一種龐大的心慈能量,把周圍的細節都放大,很多答案就會自動出現。

做了這個夢後,我也想到了睡前讀赫曼赫塞的書用不同方式互動體驗後,以及在網路上跟朋友聊起,如何用更好的產業,讓全台幾萬家的檳朗西施轉型。檳朗西施是台灣最受到關注的展示平台,無奈它展示的卻是台灣國土消失的罪魁禍首。但是你又不佩服,它在這樣的氣氛下,還能花招百出,吸引人的目光。如果未來有一項新產業或產品,能夠以檳朗西施的展演模式,但是又是推出真正對人有幫助的產品。

但從檳朗西施本質上來看,它背後就是一種相當不同的互動介面。曾經,在外面工作時,我底下有裡兩個專案管理員,協助打理專案進度。但我通常就稱呼一位是「便利商店」型,另一位是「檳朗西施」型。

那位「便利商店」型沒事就發一堆Microsoft Project 的信給工程師催進度,我看到工程師是看到他的信,直接就給他刪除,結果進度也常延遲。這個就像是「便利商店」有一段期間,加裝了歡迎光臨的來店廣播招呼,但是店員的態度還是一樣冷淡,久而久之大家聽到這種機械式互動,內心也沒感覺,同樣地也沒有被歡迎的感覺。現在你看到沒有一家便利商店會再播放這種很呆的「來店廣播招呼」。

相反的是,「檳朗西施」型的那位專案管理員,完全不用Microsoft Project,而是親自到工程師座位旁噓寒問暖,了解工程師目前的困難,甚至於幫他們買便當切水果,買一些新奇的零食,讓他們安心地加班把東西趕出來。

同樣都是人互動的介面,卻會有這麼大的不同效果與感受,這也帶出了未來Living Theater要談的介面與一般的人機介面的不同。我們明天再繼續來談談這種介面的本質。不過,我也不敢保證會怎麼談,要看今晚的夢夢到什麼?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toi&aid=678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