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12 16:37:14瀏覽359|回應1|推薦0 | |
汪洋在任職安徽銅陵市長時,當地政界及老百姓對他的戲稱為“娃娃市長”。 汪洋是安徽宿州人氏,于1988年11月出任安徽省銅陵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 銅陵是個較小而且貧困的省轄市,在安徽並無特別重要的地位,但在銅陵4年,汪洋雷厲風行,頗具改革和創新意識,並做了一件轟動一時的事情,震驚海內外。 1991年11月14日,《銅陵日報》發表署名龔聲的文章《醒來,銅陵!》,呼籲“改革大潮洶湧澎拜。歷史不允許我們躺在計劃經濟上酣睡了。必須解放思想,向一切僵化、陳腐、封閉的思想觀念開刀!”一場有關思想解放大討論的序幕轟轟烈烈地拉開,在整個銅陵激起強烈反響。 此文猶如平地驚雷,由這個貧窮的皖北山區傳遍了神州大地。而汪洋就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 令人振奮的是,15年前在皖北山溝吹響的“解放思想”的號角,在15年後汪洋主政之下的南粵大地再次響起。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的巧合。但與其說是歷史的巧合,不如說是歷史的必然。 汪洋當時在電視講話中說:要改變觀念!有人“養魚怕偷”,“做生意怕騙”,就是不怕窮這與此後中共領導人鄧小平著名的南方談話思想很接近,顯示出汪洋敏銳的政治嗅覺。而銅陵的做法也引起了中央高層,尤其是鄧的關注。 主政銅陵時,汪洋還對當地舊體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打破“三鐵”(鐵飯碗,鐵交椅,鐵工資),且住房制度、用工制度、幹部管理、機構設置等等都被列入改革計劃,多家全民國有企業列入改革範圍。整個改革被推上高潮。 但是,正如先哲----三國魏人李康在他的《命運論》中所言:“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些改革舉措很快就招致了許多保守勢力的強力反對。 為了平息這場紛爭,中央高層放話:可以先行試點。此後,《人民日報》還發表了一篇社論:《醒來,不僅僅是銅陵!》 對是次改革,汪洋自己評價:擬定方案,難得出奇;啟動實施,順得意外。而銅陵百姓也對他這個“娃娃市長”的做法從懷疑到逐漸認可,並評價他:聰明能幹、思維超前、魄力很強、做事果敢。 銅陵改革的成功讓世人矚目。中國青銅文化節即是從1992年開始的,汪洋當時的主旨是: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直至今日,銅陵人依舊會不由自主地把後來的銅陵市長與汪洋作對比。 “銅陵改革”讓汪洋獲得了鄧小平的賞識。有說法稱,鄧南巡迴京途中在安徽蚌埠停留,並特別召見了汪洋。也有香港出版的相關圖書如此描述:“1992年鄧小平南巡來到安徽合肥,接見安徽有關領導,時任銅陵市長的汪洋也被點名要求參加。會見後,鄧對汪印象深刻,認為其是個人才。” 知情人士透露,關於鄧小平接見汪洋的說法版本不一,很難有人能準確判斷,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鄧顯然在見汪洋前就已注意到他。 果然,此後不久,汪洋即調離銅陵,擔任安徽省省長助理兼省計委主任。1993年,38歲的汪洋出任安徽省副省長,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副省長,並繼而進入省委常委。 在皖省工作期間,汪洋鮮明的施政風格,給當地官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汪洋的超前意識很強,在任常務副省長分管財稅工作時力推一項改革,連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都說他“年紀不大、膽子不小”。近年他主政廣東時,更被不少人視為鄧小平之后,改革的一面旗幟。 汪洋如今在國務院副總理的位置上履新,他是否有足夠舞臺放開手腳,將是改革成敗最重要的風向標和試金石。祝願這位老鄉一路走好!避免如一般高官、庸官、昏官、貪官,被不斷膨脹的私慾所累,最終成為紅朝官場的“絆馬索”“攔路虎”“地雷陣”的祭品,為實現福澤十四億人民的“中國夢”名留青史!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