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凝觀-----忠
2012/12/29 20:16:53瀏覽60|回應0|推薦2

楞伽經「自覺觀察」----將緣慮、雜念、妄想掃除廓清,讓心力集中於觀心,著力處只在「凝觀」念起處、意未萌時心的原態。一旦調適,凝然守之,久之必然能契入「自在自觀自觀自在 觀無不自 自無不在」。在「安祥之美」的講詞中,

師父慈悲開示「觀心」三部曲,讓有緣眾生更能深入的體悟凝觀

 

一、由反省而觀心:最上乘的反省是時時以師父所傳的空空朗朗的本心為依據,即使在果報現前的當下,也不可以執幻為真。必須深信因果,無知無識,順帝之則。這就是龐蘊居士之所以慨嘆「難!難!難!十擔芝麻樹上攤!」的真意。

 

二、使每一念都不要漏過;關鍵在於不可以聯想。當我們已經可以清楚自己的想念時,就不可以放縱某一個快樂或不滿的念頭,牽扯出相關的過去種種或揣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景象,如此鍥而不捨的鍛鍊,完成自我主宰。

 

三、要觀察「念從哪裡來?」:希望契入的修學者就必須在無止盡的念頭中加入這一念:「念從哪裡來?」待時機成熟就能找到「無念之念」的本心,從此就可以邁向「無為法」,而如法精進了!

 

耕雲導師開示:觀心若只管「歇、止」寧有悟時?所云觀心……念起即覺,是救困在義理者的對治語。觀心若不知返照,則無「如人飲水」之自契,斯名「死在話下」。禪宗雖傳之於言外,然極精微處絕非幾句相似語所能涵攝。六祖之斥百不思念者,意端在此。如果修學安祥禪,即使穩住了安祥的覺受,而沒有進入觀心的第三部曲,找到「無念之念」的本心,也只能成為「擔板漢」,實在辜負這殊勝的法緣了!

 

有道「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生死自己了」。感恩 耕雲導師將修行的方法巨細靡遺的開示,願有緣人一起向生命的圓滿邁進!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718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