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討「邁向生命的圓滿」-----貞
2010/03/20 19:05:13瀏覽207|回應0|推薦3

一、人生的使命─修正想念行為,以恢復原本自在解脫的生命原態。

   ()現實生活:古往今來,沒有一個人得到完全適合他、完全符合他主觀願望的環境,所以,人都只能活在或多或少的無奈當中。

   ()修行路線:無論哪一宗,只要能一門深入,皈依真正具眼的宗師,都會幫助你去掉心中殘餘的雜質,完成生命的淨化。

   ()圓覺經啟示:佈大金口親宣說:「礦石煉成金子以後,金子不可能再變成礦石。」─有志修行的人,如果拼命一番,到達大覺圓滿,便不會再成為凡夫。

二、朝向生命圓滿邁進的基本前提─誠、敬、信、行

    ()誠─學法切不可踏上談玄、說妙之路,更不要抱著希望得到佛天庇佑的功利主義,抑或為了擺脫一時的煩惱學法,因為如果「因地不真」,便會「果遭迂曲」。

    ()敬─「敬」不是一天到晚磕頭禮拜,是要把法當作生命,學法要有如救頭燃的切身感。

    ()信─「迷信」是以一種私我欲望的功利心理出發,所以「信」必須是依智慧抉擇的「正信」,然後堅定不移地作為想念和行為的指針,才能獲得成功。

    ()行─佛法講求「解行相應」,如果「知而不行」,就等於不知。所以求知解而離開實踐,既不能夠使佛法在生命中發酵,也不可能變化氣質,更談不上完成佛法人格化的生命的熔鑄了。

 

   三、解脫者應具備的風骨

    ()不為形役:克服五蓋「名、利、食、色、睡」的障礙,不讓心做了肉體的奴隸,以免心垢隨著轉生輪迴加厚,致無明厚重。

                  1、古人的方法:日中一食、吃素、樹下一宿、常行不坐。

                  2、師父的叮嚀:平常要注意調飲食、調身心、調睡眠,把生活規律起來。

    ()不為物牽:一個人只要捫心而安,揆理而順,自己是一個「無罪一身輕」、「仰俯無愧」的人,應該就可以堅持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絕非建立在少數主觀、淺見者的好惡之上,做到「不為物牽」。

    ()不為情囿:「情」是成佛的資糧,一個真正的禪者,應該是有熾然的熱情而又迥超無我─熱情很高,但不是出自有我、為我之私,所以修行人,只要儘量擴大情的領域至無限大,就可以完成作聖之功。

四、禪者的正行

    ()溯本窮源以竟理:要窮理,就要「窮源溯本」,從人從哪裏來?地球從哪裏來?用分析、用回溯窮追下去,只要省悟到最初的就是最後的,最後的也是最初的《當你恢復到生命的原貌、生命的共相》,而灼然無疑《不再懷疑的確是眾生平等、生佛平等》全身投入,「心」就安了。這是參禪的真實眼目,努力的正確目標。

    ()行深般若以泯事:「般若」是一切智慧的根源,一切理智的基礎。祂是我們生命的實質、生命的原態和生命的共相。「真正的禪定」才能正確的與「般若」相應。

禪定分為三個階段

1、離執禪定:由參禪、參話頭或直接傳心,在領受所傳付的心態時,便進入離執禪定,離開外界的干擾和對於外界的執著。

2、去執禪定:透過反省的方法而去掉你的執著,消除心的污垢。

3、無執禪定:斷我、法二執,完全沒有執著了,當下就是大解脫,即是古人所謂的「桶底脫落」。

     ()淑世超世以隨緣

參禪一定要效法佛陀的淑世風範,一方面要言行淑世,做一個規規矩矩、能夠調和眾生且受人尊重的人;一方面心靈超世,把我們的智慧、情感,擴大到與法界合一。

五、到達生命的圓滿

()完成人生的使命:努力去掉貪心、瞋心、愚昧,以克服人類殘存的物種屬性和今生根塵相對所累積的「凡夫無明」。以徹悟和實修打破累劫以來的「無始無明」。   

()贏取生命的永恆:生命的永恆,就是佛陀在涅槃經裏所講的「常、樂、我、淨」

                   1、常─永恆不遷。

                   2、樂─沒有煩惱,沒有干擾,非常自在,非常安祥,毫無缺陷。

                   3、我─自覺自在,自在自覺,覺無不自,自無不在,法身遍滿虛空。

                   4、淨─遠離罪惡,遠離污垢,只有清淨,只有光明。

六、結論

        如果人生不以修行為使命,不管他追求的是什麼,最後終歸幻滅。所以學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就得踐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偈。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387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