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貪----忠
2006/04/22 20:19:18瀏覽90|回應0|推薦0
 

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念讓自己在煩惱的漩渦中無法自拔,一旦無常到來,卻是兩手空空的離開。當我們有所省悟,希望把捉「人身難得」的機會當家做主,不希望再被「業力」牽著鼻子走,如何找到正確的法門是最重要的課題。 

研讀「佛經」是方便入門,但是為什麼又說「依文解意,三世佛冤」?這就是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來解讀,不是有100個上帝,而是100個人對上帝的認知都不一樣!所以耕老師說:老子以五千言的道德經寫出自己體悟,等待有水平、看得懂的人,就能得法! 

末法時期眾生業障厚重,必須要有「方法」才能契入。耕老師將「方法」和盤托出:「以心傳心」-----空空朗朗、清明在躬,這正是「楞嚴經」在七處徵心、八還辨證所說的:不可還的就是「本心」。 

只要我們「誠敬信」具足,抄寫講詞、聽老師開示、唱禪曲,都能獲得安祥覺受,如果能時時「保任」,繼以「觀心三部曲」,找到自己原本無念的真心,守住它!我們就能體悟六祖壇經的陳述: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靜,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禪者的生活是既出世又淑世,耕老師說:家庭是修行的道場。我們要珍惜家人的緣分,造就溫暖的家庭,社會才能和諧。這就是佛出世的本懷-----讓眾生幸福!

佛法不是有閒、有錢、有學問的人的專利品,但是很多人學法犯了很嚴重的錯誤-----貪,即使已經找到「方法」也不願意一門深入,到處趕場、串門子、閒磕牙,不知道從「自心」下功夫,屆時又枉費「人身難得」的機緣。 

六祖: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是名為功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總之,學法戒之在「貪」!學人不可不慎!共勉之!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24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