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虛實的過化---輕舟
2008/12/08 14:51:39瀏覽204|回應0|推薦3

達摩血脈論:「色身無常之時,云何不見本心?答曰:本心常現,汝不自見。」

 

() 一陣秋涼風寒,竟讓我徹夜咳嗽,輾轉難眠。隔天,拖著疲累的身軀上班,一時之間,我被驟起的各種症狀折磨的百念俱灰,意識上勉強撐著面對工作、開會。但有趣的是,就醫服藥後,短短三小時後,病症陸續消退,加上忙著處理公務,無意間竟忘了我是生病中;猛然驚覺到前後情境感受如此迥異,好像原來灰白的世界又重新有了色彩。孰真?孰偽?你說那肯定是假的嘛?它們又確實都曾經是鮮活的存在。我不免要問,在身體承受百味雜陳的無常現象時,我的安祥在哪裡?本心何以遍尋不著?

 

() 最近,歷經了生命中突如其來的劇變,原先人人稱羨的美滿家庭生活,自己也想當然該是天長地久的朝朝暮暮。但一時如大地震的天搖地動,瞬間就墜落了心中自以為牢繫的「幸福」,像是孩子突然失去了手中心愛玩具。心中的痛,讓我很難不放聲大哭。以往日常高談闊論的「無常」,現在才明白其實我是不知其所以然。原來,世俗習以為「常」的幸福感,本身就是一種無明,一種麻痺。那樣的重擊,雖然讓我有痛不欲生的感覺,但慈悲的是,痛的另一面卻是「醒」的覺受,本心悄悄地露出了端倪,生命有了「無無明」的第一類接觸。這也許正是此一報應給我的回饋,重挫給我的啟示:暴風雨的深處,太陽總是燦爛如昔。

 

() 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Hamlet)」的名言說:"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那確實可以是問題,但也可以不是問題。是與非的探究,幸福與不幸福的感受,全然是六感的作用,活在慣性的結果。試想如果解除一個人的所有感知,這個世界對他而言是確實不存在的。古人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那難道山河大地是假的嗎?人的色身,如果以物理學的觀點來「觀」,充其量只是一團會活動的能量組合。只是這樣科學理智分析的真相,我們的肉眼與表層意識是反而無法接受。

亙古以來虛與實之間的過化,是可以沒有哈姆雷特的那個問題,如果我們可以完全停歇這樣的討論與思考,回到本心寧靜的話。三祖僧燦大師在信心銘不就這樣開示嗎:「欲知兩段,原是一空。一空同兩,齊含萬象。」因為「能隨境滅,境逐能沉。境由能境,能由境能。」當年曾請示 師父相關問題, 師父回函就特別指出:「壓力完全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這其實是很明白了的:要既存在又超越,化解虛實的困惑,只要「不思議」、「放下」、「歇」。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cy22&aid=245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