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四通:海空直通,還要「想得通」
2008/11/19 22:59:54瀏覽136|回應0|推薦1

【聯合報社論】                                                 2008.11.05 03:39 am

「三通」這個出現在兩岸間已有三十年的名詞,昨天終於在江丙坤、陳雲林簽字後實現。

通航、通郵、通商,這是人貨及訊息的「三通」,而一切的本源皆在「第四通」:兩岸朝野在思想觀念上必須「想得通」!

其實,二十年前,自蔣經國開放「老兵探親」後,兩岸三通即已啟動;唯海空皆通,卻並未「直航」。昨日簽署,不是為了「通航」,而是為了「直航」。直航之所以蹉跎延遲了二十年,可見兩岸朝野皆有「想不通」之處,但並非「不想通」。

可通航而不准直航,確有令人想不通處。例如,從台北到北京,命其須在香港中轉;豈不正如自台北到高雄,命其須在澎湖中轉?尤其,九七香港主權轉移後,已成中國領土;情勢遂成了只准「直航」中國的香港,而不准「直航」中國其他城市,尤其令人想不通。這種「想不通」的交通設計,虛耗了驚人的金錢與可怕的時間,違情悖理,究竟是在何處想不通?

三通真正的發動者是蔣經國,回應人則是鄧小平。蔣經國在解嚴的大架構下,同時也開放了「老兵探親」;於是,在「老兵探親」的名目下,使得觀光貿易皆並駕漸進。蔣經國解嚴,使台灣在政治上不致窒息,開放兩岸交流則使台灣在經濟與兩岸關係上不致窒息;而且,解嚴與交流兩手同時放開,使台灣能以民主體制與大陸交往,亦使大陸須回應台灣的民主體制。

過去二十年,兩岸不斷發生尖銳的衝突摩擦,致使直航遲誤至今日,其中「想不通」之處正在於:一、台灣方面,主政者李登輝及陳水扁,玩弄政治權謀,撕裂國家,在兩岸關係上未能正確引導民意,致使兩岸互信完全解構;二、大陸方面,一直不知「以大事小」,而只知「以強制弱」,仍以「國共內戰」來看兩岸關係,而未能回應台灣民主機制下的民意感受。

其後果是:大陸方面,強以「一國兩制」、「一個中國」或「和平統一」來範限台灣。而台灣方面,則李登輝雖曾有國統綱領及密使來往,最後卻抬出了壽命只有幾天的「兩國論」;陳水扁則先有「中間路線」及「四不一沒有」,但最後卻陷於「自欺欺人」的「正名制憲」。過去這二十年,可謂是北京當局把李扁從中道逼回到台獨之路;而李扁引發的兩岸激盪,又將北京帶回到今日較趨平和理性之路。兩岸終於簽署了直航協議,這莫非是想通了?

錯中學,這二十年的血淚經歷,對兩岸朝野皆是痛苦教訓。台灣方面,若不是李扁二人將台灣人民欺愚太甚,又使兩岸關係扭曲太甚,即不可能有兩次政黨輪替;二○○○的國民黨及二○○八的民進黨,皆因兩岸政策失敗而喪失政權。相對而言,北京方面若非目睹台灣二十年來的社會翻騰,又怎能體悟台灣民主政治的微妙?如今,「一國兩制」漸漸淡出,「和平統一」也不再是主打口號,取而代之的是「維持現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互利雙贏」、「和平發展」。

可見,這二十年的激盪翻騰,已使兩岸漸漸「想通了」,直航遂亦順理成章。因此,昨日江陳會的簽署,三通並非最重大的成就,最大的成就應是協議達成所反映的兩岸思維的重大調整與改變。也就是說:「想得通」比「三通」的成就更大!

站在「歷史與現實」的大座標上,如今兩岸三黨的落腳點已然顯現:民進黨又回到「消滅共匪」與「台灣國」的時代,共產黨則在「陳雲林要不要稱呼馬總統」的門口徘徊,國民黨則在民進黨及共產黨的兩面壓擠之中。

讓我們回到蔣經國的思考架構:台灣應以正常的民主體制與大陸交往,不要玩弄民主,不要撕裂國家;大陸須回應台灣的民主體制,不要扭曲民意,不要有「誰吃掉誰」的念頭。

2008/11/05 聯合報】@ http://udn.com/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iryshen1017&aid=240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