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30 13:00:10瀏覽219|回應0|推薦0 | |
第四講 常茂 1010729 繼續講鄭子37式太極拳第三式攬鵲尾的”履”及”擠”。 第一動: 在鬆沉右胯、繼續轉右胯15度的這個動作裡,有三個動作需要同時需做到的: 1. 右胯的鬆沉及轉向右方15度、它會帶動整個身體及雙手作鬆沉及向右方轉15度。 2. 右手在被轉動的那一個當下,右手肘下垂並做手肘內旋,由於手肘內旋帶動右小臂及左臂45度角斜上。(兩掌的繞骨不可超越右肩) 3. 原”右虛掤”的姿勢,應著胯轉而兩掌的距離仍然不變。 第二動: 鬆沉右胯繼而轉動左胯向左15度,有二個動作需要同時做到的: 1. 在轉15度的那個當下,兩手掌應著左胯轉15度的帶動繼而翻轉180度。 2. 由於先前是向右轉15度,目前是向左轉15度,如此一去一回,因此、身體當下是處於正向(西方)。 第三動: 1. 身體的胯先鬆後沉,繼而身體、腰胯、膝蓋再做一次”落胯”(正而又直的落下去、不牽掛)。 2. 繼著落胯以後順勢將身體往後坐下(正向坐下)(不可偏坐)。 3. 在往”後正坐”的同時,右手小臂向胸前拉近,左手往下擺放。 第四動: 左胯鬆沉以後轉向左方大約45度的同時: 1. 右小臂向左下按,下按的幅度應著左跨轉動的速度(大約下按45度)。 2. 左臂隨著左胯轉動而向左後下方繼續擺動。 第五動: 兩胯鬆沉,繼而向正右前方移胯的同時: 1. 右小臂繼續下按,一直按到西方正向與左手相搭方止。 2. 左手應著身體移動而盪起,直到與右手的手掌相搭為止。 3. 身體由後坐的姿勢向右腳方向移動。 4. 身體移到兩腳的中間時刻,身體的右胯漸次轉向正西方。 前述第三動與第四動就是”履”的招勢,第五動就是”擠”的招勢。以前不斷的提醒學習者,太極拳的精華就是意念、鬆、沉。所謂的鬆沉無非是獲取西方運動學裡所說的”反作用力”。在東方的理念裡面,鬆或沉是在顯示身體的柔軟性。將東方及西方的意思全都連在一起,那就是武術動作裡面所講的功夫了。在做太極拳的動作若依著上面講的,將身體暨鬆又沉,接著就可以做武術的攻防動作出來了。 現在又多一個”落胯”出來,其實也是將身體、胯、膝、刻意的再下沉,無非就是使自己的身體下一步要作大動作前的前奏。就像左掤的招勢,當動作接下去要出右腳之前,除了鬆沉自己的胯,還要再”落胯”。是直直的將跨落下去。如此就不會重壓膝蓋,反而會使出右腳的時候顯得有力量,讓自己的膝蓋不會受傷。 前者有敘述”鬆”要鬆於自然,鬆於無形。”沉”也是一樣要沉於自然,沉於無形。相同、轉胯亦為一樣道理,轉胯要轉的有節奏、有軔性、有徐徐再下沉的味道。同理、”移胯”其過程與鬆、沉、轉胯一樣的重要。 太極拳倘若是依循上面所說的做法去完成,太極拳的學習成績可以肯定是已經修好1/4的成效了。因此、太極拳不難,只要好好運作方法,不使外力,不用蠻力,一切都是鬆柔、沉胯、蓄勁、發勁,其實、太極拳是很好學的一項運動。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