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23 22:00:00瀏覽247|回應0|推薦0 | |
第三講 常茂 1010723 繼續講太極拳攬鵲尾的”右虛掤” 第一動:先鬆後沉、重心落在左腳,左胯鬆轉45度,同時帶動身體向右轉動45度,右腳也同時用腳掌攆45度朝著正向。兩手略為似合抱。重心在左腳 第二動:先鬆後沉、原右腳的腳掌位置,右腳的腳跟跟進補位。兩手呈現合抱。重心在左腳。 第三動:先鬆後沉、重心移到右腳,呈現右腳七分重量,左腳三分重量。同時右手掤上,左手下按。讓右手稍高、左手稍低。兩手勞宮穴對照、此時兩手的勞宮穴與身體的中三線在一個切面上。。 第四動:右胯鬆轉45度的同時、兩手不動、隨著胯轉45度、身轉45度讓身體轉為正向,兩手此時為”右虛掤” 意念無時無刻不在為太極拳的身形、動作、氣理及勁道,在做”思理”。因此、意念讓身體有了所謂的”鬆柔”的指令後,身體的肌肉、肌腱、關節及軔帶,產生持續性的鬆柔。並不是我們字面上所說的”鬆”,而產生我們讓動作一次就”鬆”下來。其實、這離真實的太極拳尚差一節。 所以、我們在做”鬆”的動作時,身體需要不停的持續”鬆”下去。當然”鬆”要鬆得自然不勉強、不做作,甚而不讓身體鬆散鬆洩無力。 由於鬆身以後,胯部已預期的再”鬆”一次。由於胯鬆、身體的各個關節都跟著鬆下來,因此、胯部會下沉,身體也會跟著下沉。 “沉”也是一樣要沉於自然,沉於無形。不能一次”沉死”或沉的硬掉。因此、”沉”要沉的持續、沉得有軔性、有彈性、不刻意沉得做作,當然更不可以使沉的動作卻是讓它分段下沉,這是不被允許的。 太極拳講鬆講柔,身段要鬆要柔,氣理要順要綿,勁道要穩要沉要猛。所以、讓太極拳看似像運動一樣、好好流汗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倘若能讓太極拳在自己身體中,起了健身、養生的作用,更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