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慣性
2012/01/03 08:48:12瀏覽317|回應0|推薦0

慣性    常茂  100.12.29

   身形中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在初學太極拳動作的那個時間裡,是非常需要做到這樣的要求。身形中正講究自然,不可因為想要中正而讓自己的身體僵硬,當然全身鬆柔是有其必要性。我們強調的是鬆柔,而不是鬆掉或是鬆透。因為一般人都認為所謂的就是身體軟掉不著力。其實太極拳裡所講的是在鬆的那個當下仍然留有餘力、餘勁,也就是說身體的手或是腳、甚而整個身體不會輕易斷了那一絲的餘力及餘勁,也就是俗稱的著力及含勁。我們有了餘勁就可以借著這一點的餘勁讓勁力延綿不斷,我們有了這一點的著力就可以讓身體的肢體動作更顯張力。身形中正在於指出自己的身體不要駝背、豁腰、塌肩、垂手、東倒及西歪。有了剛才所說的駝背等情形,我們身體鬆沉的勁力若是想要借著鬆而後沉身的沉勁下到地底下,其實、它所展現的實質內容及效果並不是我們想像那樣的充裕了,況且、搖頭晃腦及哈腰駝背也不是太極拳所想要的動作本意。

    因此、太極步就是我們訓練正確太極拳動作的基本要求功課。我們常說一個身體很強壯的人,就在他小的時候,一定是將墊底的功夫做得很好。相同道理、我們在走太極步的功夫愈是下的深,往後就能見著太極拳的全貌愈是紮實。如何說走太極步是非常的好,那是因為在走太極步的要求上,身體是需要端正的;頭脖收回、不窩著兩肩、不刻意挺胸及需要將身體鬆柔。走太極步不是散步,也不是讓它緊張稀稀的,而是把它當作一件很認真的事情來做,如同做學問一樣。當然初次走太極步不需要要求過於細緻,只要身體中正,身體放鬆就可以了。至於太極步應該走多久?這個問題真的是需要問您自己了。不會有人告訴您太極步大概需須走上一個月、三個月或是半年、一年。只在乎於您走太極步的動作裡,您的身體確實中正了沒有?您真的在走太極步的那個當下領悟到了什麼沒有?我們愈是將太極步走的自然,身體中正的形體就是愈鬆柔不拘。我們將走太極步當作很習以為常的一件事情,不去當作混日子那樣,久而久之、習以為常的習慣就會變成慣性。原先心中有著強列的走太極步,到頭來、它在我盤架子的時候是那麼的自然自在,幾乎再也想不出我是因為要求身形中正去走太極步,時至現在我隨時隨地的能將身體自然保持中正,而不輕易的讓身體歪斜、鬆懈。

    身形中正是頭頂的百會穴下靈台直抵丹田,連至會陰,這是一條先天之氣的直線,需要標準的將身體擺正,這一條先天之氣的直線自然就產生了。此時的會陰是需要用意念輕提,而不是用肌肉夾擠。當我們行拳的時候,會陰是需要一直保持意念輕提(也就是提罡),如此、下橫隔膜與中橫隔膜才不會下墜,身體的消化器官及生殖器官也不會受到傷害,先天之氣同樣也不會亂跑而守住在丹田。會陰穴就是古字,同肛門的同音。因此、坊間常說到提肛、提肛,這是不對的,這是非常要命的一件事情。因為您若是真的去提肛,則肛門的穢氣、大腸的穢氣、直腸的穢氣全都應了您所謂的,而將這些穢氣竄升到消化系統、生殖系統、五臟六腑裡面去了,弄得身體污煙瘴氣的,日子久了是會出問題的

    靈台是掌管人的六神,當我們六神無主的時候,就表示靈台有了問題。倘若我們頭脖不收回而豎正,頭頂的百會穴就不會通過靈台,更別講那一條先天之氣被拉起來了。先天之氣通過靈台是在穩定人的精與神,功用極大。

    丹田就像似機器的馬達,丹田透過人的意念下達,讓意與氣下到丹田作鼓盪及迴盪,產生內力及內勁,配合身體的鬆沉,將牛頓第三運動定理的地心反作用力升到胯部與先頭所說的內力與內勁結合,經尾閭、命門、夾脊、肩、肘、腕、掌,然後將勁道博擊出去。一般人都說丹田是氣海穴,假如、今天這個人是啤酒肚,或是懷孕的婦女,他們的氣海穴不是很凸出麼?那麼這個氣海穴是由由頭頂的百會穴經靈台穴下來,根本就連不上成為一條直線了。但是真正的丹田是由頭正的百會穴直下與氣海穴往內移到跟百會穴交錯的那一點就是丹田。丹田是需要運用意念作操作,並且先決條件就是丹田一定要,由於鬆、丹田才會運作自如,就如同我們的身體鬆後,產生的勁道才會力大無窮。

    先天之氣的那一條直線確定拉起來以後,由肺臟作後天之氣的吸,讓它吸到肺部裡面。在肺臟吸著後天之氣的同時,意念想著大地的靈氣由百會穴進入,經過靈台,下到丹田。此時、會陰穴是輕提的,因此、先天之氣就在丹田裡面定下來了。當肺臟呼出後天之氣的廢氣,是經由鼻孔出去的同時,在丹田運作剩下的餘氣,經由意念將它從背後的八髎穴盡出。

    身形中正是這麼的重要而不可忽視它,雖然、我們常見有的行拳者,身行不正而且搖頭愰腦的,讓人誤以為他打的太極拳已經出神入化了。其實、我們不能直說他打的太極拳是不對的,只能退而要求自己應該依照正確的方法來打太極拳。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在奧運場地或是亞運的比賽場地,選手是搖頭愰腦的打太極拳,您想一想他會是一位冠軍的得主否?

    我們習慣的將身體做正,讓它成為慣性。就是不打太極拳的時候,於行、住、坐、臥,都需要去要求自己的身體中正。我們有了這樣子的共識,同道彼此之間的行為幾近相似,練起拳來就會互相觀摩。否則、你打的太極拳與我打的太極拳都不盡相同,誰也不服誰,爭執就出來了,誨謗也出來了,太極拳講的內外兼修也就可以擺在一邊了。

    筆者當然希望自己場地的學員懂得這個道理,好好去揣摩,認真的去練習。練拳的那個當下是應該專心,身體要正,筋骨都要鬆,太極拳的招勢練得非常熟,拳經拳論也運用的很自然。那一天、當旁人看到您打完拳以後會不停的點頭,屆時您的拳術就會被大家肯定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120307&aid=599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