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身養性
2011/11/14 12:18:10瀏覽199|回應0|推薦0

修身養性    常茂   100.11.13

學習太極拳最終的目的就是修身養性。在未達到這個目的之前的功課就是漸次修習,次第提升拳技。我們對太極拳有了這樣子的認知,在學習太極拳的路上就會讓自己有了積極精進不懈的精神。

在初期學習的階段,我們應該確認自己學習的動機,借由我自己了解我學習太極拳之後的願景,大慨是落到什麼的階段階層。當然、理論是這樣敘述,實際在接觸到太極拳的那個當下,大家都認為,簡單的就是學太極拳而已麼,那有那麼多的花樣道理。其實我們所講的是、當你對太極拳有了淺層的認識以後,所持有的態度。有的學習者在學習太極拳一段時間以後,太極拳場地的教練以及同學們的認同,似乎學習太極拳的景象好像那個輪廓就出來了。有的學習者久久不得學習的要領,漸漸的自認為自己大慨就是來運動一下流一流汗就可以了。有的學習者聽了教練的一席打太極拳也可以養生健康,漸漸的好像替自己找到了出路了。不論來到太極拳的教練場地學習太極拳的目的如何?自己就是最大的利益收獲者。沒有說你很有領悟力而能將太極拳詮釋的境界令人贊賞,就是高人一等。因此、站在太極拳的這個角度,來剖析太極拳的學習得利,只要自在健康就很不錯了。

自己了解自己學習太極拳的方向以後,就該確立我努力的程序與進度。或許同道會說;那有那麼嚴重!只不過是個打拳而已。其實若是自己隨著自己的心意,認為在太極拳的路上已經定位好了,那就沒有什麼話可以再論述了。首先、我需要勤練太極步法,正確的鬆沉腰胯,再轉動身體及移動身體,在轉動身體與移動身體的動作中,身體還是要不斷的再鬆沉。鬆沉主要是將意念,身體重量的重力及身體的氣力下到腳底。鬆沉的另一目的就是借由鬆沉來獲取牛頓第三運動定理的地心反作用力。第二、我們身體在做轉動方向及移動身體由甲地到乙地,是否真的運用胯在轉動或移動。我們上步獨腳站立時,又是如何將後腳收到立腳的旁邊?也就是教練講的每一個細節,學習者都要銘記不能忘,忘了之後、您的太極步就有瑕疵及不正確,如此下去它會影響到您日後進展的內容與進度。接著我們學習太極拳十三式的初階招勢動作,應著招勢的開與合、進與退、伸與縮、高與低,去配合拳經拳論及腰胯的轉動移動,檢視自己在太極拳的動作上是否是真正的正確。由於我們真正的鬆沉,縱然自己的膝蓋超出腳尖也不影響到我膝蓋的健康,縱然招勢中有大轉體動作,也不影響我胯鬆轉體的程度。所以、真正的所謂太極拳,無非就是身體中正,鬆腰鬆胯,意下丹田、氣下丹田,此時、這裡就已經把太極拳說破了,沒什麼秘密可言,沒什麼高難度可言,就是這麼簡單、這麼容易學習。

我們有了初階的學習心得,緊接著我們學習如何找到丹田,如何氣下丹田、如何意下丹田?又如何由我氣下丹田及意下丹田的同時將太極拳的動作做一配合。說實在、進階到這個地步,您的太極拳就已經進到門檻裡面了。後者、我們可以學習將自己的肌肉、韌帶、關節、骨骼及意念鬆掉,進而又如何將我的鬆勁及意念下到地底下去?最後、我應該如何將鬆勁及意念行之於指掌、又如何整體運行?

上述所講的是太極拳的外架外形,一般、我們常將練氣比作內功,其實不然,因為、氣進與氣出還是需要透過身體的肢體,因此、所謂的還是外架。那什麼是內功或內修?其實、就是個人的修為。愈是在太極拳層面上有所成就的同道,愈是要內斂內收涵蓄謙卑,那又是如何去修持這個內功的功法?這不是筆者現在可以討論的議題。所以、以前論述武藝高強的武林武者,他們都是內外兼修的,不說別的,我們的老祖師爺  張三豐大師,就是一例。也就是說、練及如同  張三豐大師的境界,您我都已成就仙級了。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120307&aid=5837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