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福共享盡
2007/07/14 18:25:59瀏覽1207|回應4|推薦38
 

96/7/12()

 

有福共享盡,有難別相信,

 

處處勤鑽營,就為獲利性。

 

(待人處事類,解[960712b]: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個故事:有兩個旅行者一起走在路上,突然間,發現有一隻熊出現在面前。其中一個看到熊之後,只顧自己爬上了路旁的一棵樹,並把自己藏在枝葉中。另一個人,因為太晚發現那隻熊,來不及逃走,只好躺在地上裝死。一會兒的時間,熊來到他的身旁,嗅他的全身各處,但他一動也不動,摒住呼吸,因為聽說熊不會碰屍體。結果,熊真的當他是屍體,就離開了。樹上的旅者看見熊走了,就放心地從樹上下來,立刻問他的朋友說:「當熊把嘴伸到你的耳邊時,牠對你說什麼?」那人不悅地說:「牠告訴我,絕不要和一個見到危險就拋棄你的朋友一起旅行。」這就是所謂「共富貴容易、共患難艱難。」當我們在享福的時候,這種朋友就四處找關係、套交情,好利用我們達到他的目的。但是,當哪天我們落難時,也別指望這位仁兄會與我們共患難,俗話說:「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那時候,只祈求他別落井下石就不錯了。

 

 

反過來說,能夠共患難,就一定可以共富貴嗎?

 

請問,趙匡胤可以跟石守信共富貴嗎?朱元璋可以跟徐達、常遇春共富貴嗎?雍正可以跟年羹堯共富貴嗎?勾踐與范蠡、文種可以共富貴嗎?勾踐能在夫差旁邊忍辱偷生那麼多年,心胸還是那麼狹窄,只能同甘,無法共患難,所以范蠡才會有「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說,且還勸文種:「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以共樂,子何不去?」

 

 

這世界上,或許有許多的人可以共患難,但是當要收成時,這些人的本性卻全部都露了出來,貪婪、想要獨占,甚至嫉妒成功者為什麼可以有那麼好的成果!畢竟在痛苦的時候安慰別人,無論如何表現得令苦主多麼地感同身受,畢竟痛苦的人不是他自己,演起來比較容易。但是當歡樂與美好降臨時,有多少人是真心誠意的祝福,真心的繼續扶持,並且在成功者樂而忘形的時候拉一把提醒一下呢?)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zmind&aid=1090287

 回應文章

橘子咩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在艱難中越能看見人的本性
2007/07/20 10:52

人多半都害怕遇到困難

遇到困難只想著自己要避難

不顧身邊的人遇到危險

那種人根本沒有"互助"的觀念

ez(ezmind) 於 2007-07-20 17:52 回覆:

不經一事,不長一志.

這個難得的經驗:

如果所費不多,那應該高興,

如果所費不貲,那也應該慶幸,

否則,以後的學費可能漲得更高.


Li-L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友情建立在利益上, 令人洩氣!
2007/07/19 10:56

人性的卑微, 有時令人洩氣!

真希望人與人之間, 建立在互愛的關係, 彼此珍惜!

ez(ezmind) 於 2007-07-19 15:23 回覆:

友情的基礎建立在利益上,這是一種現實考量.

友情的基礎建立在互愛上,這是一種理想狀況.

人性的可貴在於其真善美的一面仍有被救贖的機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7/07/16 00:03
無常本是常,亦如不變亦是一種變!
ez(ezmind) 於 2007-07-16 02:01 回覆:

說得好,

常即無常,無常即常.

靈犀一點通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交相利
2007/07/15 22:05
所以才會有人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卻有永遠的敵人!」獲得利益的立場不同,友情就變淡了。縱使一方不在乎利益分配的多少,但另一方也不一定真的能夠看的開,必須需要兩人對利益的認知有足夠的共識或默契,但這似乎有點困難!!
ez(ezmind) 於 2007-07-15 23:55 回覆:

友情若建立在非利益關係上,才有可能持久.再好的友情,只要牽涉到利益關係,就非常有可能破裂.

若因利益關係而產生友情,那這個友情的基礎相當脆弱,因為利益關係多變,友情也隨之多變.

這也是一種"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