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自己」被公認為希臘哲學家最高智慧的結晶。
認識你自己,找到最適合你的位置,開拓屬於你的領域,這是走向成功的
一條捷徑。專家研究顯示,人的智商、天賦都是均衡的,或許你在某一方面
有優勢,但不一定在別的方面能夠贏過人家。有優勢的同時就會存在劣勢。
其實,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某種優勢,都有適合自己的工作、事業。同時,
人不是完人,不可能在每個領域都十分突出,有時候甚至缺陷十分明顯。不
同的人,生理特質、心理特點、智慧結構等必然千差萬別。
有的多條理,善於分析;有的富靈氣,富有幻想;有的擅巧計,能於謀略;
有的富形相,善於表演。只要比較準確或大致對應地找到自己的成功目標或
方向,他的機遇就或早或晚、或近或遠存在於這個方向的軌跡上。
客觀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走一條自己的
路,這對於你的成功,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你在一個你不擅長
的方面辛苦打拼,成效可能不會很大,甚至無功而返。
達爾文在《自傳》一書中表明,正因為他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才使他把
握住自己的素質特點,揚長避短,做出了突破性的成就。他十分謙遜卻又自
信地談到自己:「熱愛科學,對任何問題都不倦思索、鍥而不捨,勤於觀察
和收集事實材料,還有那麼點兒健全的思想。」
但又認為自己的才能很平凡:「我的記憶範圍很廣,但是比較模糊。」「
我在想像上並不出眾,也談不上機智。因此,我是蹩腳的評論家。」他還對
自己不能自如地用語言表達思想深感不滿:「我很難明晰而又簡潔地表達自
己的思想……我的智慧有一個不可救藥的弱點,使我對自己的見解和假說的
原始表述不是錯誤,就是不通暢。」
作家朱自清也曾分析過自己缺乏小說才能的短處,在散文集《背影》自序
中說:「我寫過詩,寫過小說,寫過散文。二十五歲以前,喜歡寫詩,近幾
年詩情枯竭,擱筆已久……我覺得小說非常地難寫,不用說長篇,就是短篇,
那種經濟的、嚴密的結構,我一輩子也寫不出來。我不知道怎樣處置我的靈
感,使它們各得其所。至於戲劇,我更始終不敢染指。我所寫的大抵還是散
文多。」
對自己的認識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不僅建立在回饋基礎上的自我動態調
整,也要借助別人對自己的建議。
中國史學家姜亮夫也有類似經歷。一九二○年代,他考入清華大學研究所。
當時他極想成為「詩人」。把自己在成都高等師範讀書時所寫讀四百多首詩
詞整理出來,請教梁啟超先生。不料梁先生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囿於「理性」
而無才華,不適宜於文藝創作。姜亮夫回到寢室用一根火柴將「小詩集」化
成灰燼。詩人之夢醒了,從此他埋頭攻讀中國歷史、語言、楚辭學、民俗學
等,獲得一系列成果。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研究自己的目的就是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找到與自己的特質相對應的目標,
憑著自己素質上的信號找到這一目標後,才能攻其一點,攻出成果,由此及
彼,不斷擴大。
「認識你自己」被公認為希臘哲人最高智慧的結晶。一個不斷經由認識自己、
批判自己而改造自己的人,智慧才有可能漸趨圓熟,而邁向充滿機遇之路。
(本文節錄自丹尼爾.霍斯著「優勢領導-搶占成功先機」,海洋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2005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