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陽能,台灣為什麼不能?----太陽能系列之一
2009/02/14 22:36:15瀏覽949|回應0|推薦6

朱敬一:太陽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聯合報╱朱敬一】 2009.02.09 03:22 am 
 
  在一九九○年代,日本是全世界最風光的國家。斯時也,他們的汽車產業嶄露頭角、電視畫質比它牌清晰、石英手錶打得瑞士喘不過氣來。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各地賺錢,又用賺來的錢在全世界各地置產,風光至極。許多台灣政治人物當時在各地演講時,其講題都是「日本能,台灣為什麼不能?」有些感慨,也有些惕勵自省的味道。

太陽能發電 成本不划算

廿年後的今天,日本這個以太陽為旗幟的國家似乎沒那麼令人豔羨了,而時下流行的,不是太陽旗幟的國家,而是太陽的能量。政府最近想要推動兆元能源產業,其中一個重點項目,就是太陽能電池產業。理論上看,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乾淨能源,比起存量有限的石化燃油發電或燃煤發電,要環保太多了。但是目前的科學技術還不能有效利用太陽能,因此至少在未來的五至十年間,太陽能發電在平均成本上看來並不划算。

究竟在哪些方面不划算呢?首先,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不佳,能夠量產的產品轉換效率目前頂多只有百分之廿左右,而實驗室裡某些技術的效率可達百分之卅,但卻無法大規模量產。也有文獻指出,如果經歷數億年演化的植物,其光合作用的能源轉換效率最多都只有百分之卅出頭,那麼人類的產品效率,可能也很難突破這個演化上限。其次,目前大規模使用的矽晶電池,其生產過程本身就要耗用極大的電能,故若扣除這些生產過程所耗電力,太陽能電池的淨效率值就更差。從數字上看,各國太陽能發電的平均成本是傳統發電的二至三倍。這表示除非有政府干預或特殊環保考量,否則一般而言根本不會有人想用太陽能發電。

提高市場需求 發展有希望

既然太陽能發電那麼貴,為什麼全世界還是有許多國家(如德、日、中、西)拚命在補貼、推廣太陽能發電呢?這背後的道理,值得向讀者說明。首先,電價未必該以平均計算;太陽能發電所能節省的「尖峰」發電成本,往往才是關鍵。其次,經濟學家何太凌(H.Hotelling)數十年前就已指出,如油、煤之類的耗竭性資源,其價格縱有起伏波動,但就平均趨勢而言,一定是隨時間而以指數速度上漲的。因此,用油或用煤發電的電價,也就必然會依指數趨勢成長。當燃油發電的價格上升至與太陽能發電「黃金交叉」時,就是太陽能正式取代燃油發電的時刻。現在,太陽能發電比燃油發電貴,就表示黃金交叉的時刻尚未到來。

但是,人類經常用種種方法,使時候未到的事提前到來。世界各國拚命補貼太陽能發電,就是希望以提高市場需求的方式,促使太陽能發電的生產與供給增加。當太陽能發電設備大規模量產時,種種技術研發與創新的市場誘因就大增,太陽能發電的單價就比較可能快速下跌,而燃油發電被太陽能取代的時間也就會提前。簡言之,鼓勵民間裝置太陽能發電屋頂的政策(政府稱為十萬戶陽光屋頂計畫),不是為了替代能源本身,而是為了扶持能源產業。

坦白說,對歐洲許多國家而言,這些能源產業未必是國內產業,因此他們大規模補貼太陽能,背後絕對有若干節能減碳的全球性使命。這個使命感很難轉化為數字,納入台灣「能源兆元產業」的計畫書中。但是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別國關心的是使命,台灣關心的卻只是產業呢?台灣對全球減碳的使命感不足,會不會恰是造成今天「太陽能,台灣不能」的原因呢?

(本文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2009/02/09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4725292.shtml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urekaphy&aid=264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