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3 11:46:57瀏覽761|回應0|推薦4 | |
這二日林妙香教授的「基測研究報告」引起了軒然大波。據說二次基測衝刺班人數大增。這裡我不論心測中心與林教授的爭執,只想提出一個概念:「什麼是統計?什麼是平均?」 其實,有爭議的部分應該是在計分、量尺的計算方式,但這是專業問題,家長大可不必費心。(任何計算方式,都不可能讓孩子排比前後大翻轉,所以家長就免憤慨了。) 但是二次基測從統計上來講,到底有沒有進步,心測與林教授都沒錯,因為都在誤差範圍內。(第一年進步8分,那是因為一、二次之間時間拉太長了。證明國中中課程太簡單,足以讓孩子速成。) 但統計、平均是否足以表現個人呢? 班上某次考試平均60分,不代表每個人都是60分。下次考試班上平均進步5分,不代表每個人都進步5分。家長說,這我知道。 那為何,教育部說:「二次基測與一次基測成績平均進步1分左右。所以不鼓勵孩子考第二次。」你就相信了。 假設有二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第二次基測進步20分,另一個孩子第二次基測退步20分,從統計學的角度來看,第二次與第一次基測的平均成績是相同的。但 進步的那個孩子可以取第二次的成績分發,而退步的孩子還保留著第一次的成績。-----有好處、沒傷害為何不考。 同樣的道理,當媒體大量的刊登建中上幾個台大時,也不表示「所有建中人」全都上了台大。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